【两会快评】深大筹划在港建校区,内地高校“走出去”正当其时
2021-03-03 19:0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创新引领任务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妹妍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大学正在研究在香港设立办学机构。他建议,应当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框架下,积极推动内地和香港高等教育更高水平的双向交流与合作。(3月3日羊城晚报)

制图:肖莎

筹划在香港设立校区,深圳大学敢做内地高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无疑是有国家加速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做底气。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创新引领任务。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就明确提出“加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并提出“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等多项任务和措施。

近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协同合作,正为湾区建设提供越来越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框架下,内地高校“走出去”,理所应当。

近年来,粤港高校合作办校势头有目共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办学,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香港城市大学在东莞、香港理工大学在佛山、香港公开大学在肇庆、香港大学在深圳等校区也正在建设或筹备建设当中。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交流主要是香港高校广泛到内地设立办学机构,“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热度严重不平衡。

事实上,内地和香港的高等教育完全有双向互补空间,两地高校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以深圳大学为例,其学科布局主动对接深圳产业发展需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优势学科与腾讯、华为、大疆、迈瑞等世界一流企业深度合作。

和香港高校相比,内地高校更突出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在相关人才培育方面精准发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框架下,内地高校“走出去”,双向获益。

对香港而言,在高等教育领域不能只“输出”不“输入”。内地高校在香港设立办学机构,可以发挥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就近为香港青年学生提供更多适合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发展的课程,客观上也有利于香港青年就近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

对内地而言,积极推动和香港高等教育更高水平的双向交流,一方面有利于打造内地高校引进国际人才新通道,打造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把内地高校的科研成果直接在香港转化,服务香港产业转型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框架下,内地高校“走出去”,正当其时。

粤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但必须承认,大湾区文化尤其是制度性文化的认同还没有完全形成,港英文化传统、澳葡文化传统与岭南文化的深度融合还没有完成。特别是香港“修例风波”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均折射出许多香港青年对国情民情、国家发展与香港的密切关系认识仍然不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作为“百年大计”,具有“润物无声”的人文交流属性。深港青年共同学习和深入交往,有利于增强香港青年对国家的理解和认同。从服务国家战略角度考虑,内地高校在香港建立属于自己的平台,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进教育合作,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亦是其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责任和担当。(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