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栩豪
通讯员 范敏玲 张成
图/通讯员 贾自豪
3月1日,广州市黄埔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开幕,221名人大代表出席大会。
立足新发展阶段,黄埔区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4万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今年,黄埔区“百大项目庆百年”行动进入冲锋阶段,该区将实现重点项目动工100个、投试产60个,全年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00个,其中力争百亿级项目5个。
同时,该区还提出“866”投资计划:2021年知识城、城市更新、区属国企项目分别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600亿元、600亿元。
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将达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黄埔区提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
科技创新方面,2021年,黄埔区将推进人类细胞谱系、航空轮胎动力学、慧眼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设立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黄埔专项,推动西电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落地。与清华、北大、港大等顶尖院校共建高水平研究院集群,探索与广州大学城建立科研和产业化共同体。
打造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中试熟化和产业化基地,发挥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引导作用,积极培育独角兽企业,推动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全年遴选瞪羚企业28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
发挥战略科学家的引贤聚才作用,力争集聚院士累计超100名,新增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加快筹建广州交通大学,办好生物岛实验室黄埔学院等科研院校,全力推进隆平院士港建设,打造科技人才“黄埔军校”。
推进66条旧村拆迁攻坚
2021年,黄埔区将坚持超常规扩大有效投资,提升重大平台高度、项目投资力度、城市更新速度,以高质量投资助推高质量发展。
“四区四中心”提质升级。中新广州知识城高起点打造“一核两心多园”,加快共建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广州科学城高标准建设“一核三区两轴”,推进中国新材料CID(中央创新区)、翟洞智能制造产业园、生物安全港等重点园区建设;黄埔港大力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促进航运服务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广州国际生物岛国家生物医药政策创新试验区,持续打响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品牌。
在城市更新方面,黄埔区将争创国家“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探索开展旧村改造房屋拆迁补偿行政裁决试点,坚决推进66条旧村拆迁攻坚,启动何棠下、庙头等15个项目改造,加快萝峰、茅岗等23个项目建设,建成中远海运大厦等3个项目,实现“首开区”全部动工,全年拆除旧房1583万平方米,完成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实施长洲等4个示范社区建设,开展黄船生活区等17个项目微改造。
坚持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一直是黄埔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2021年,黄埔区将建好建强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持续壮大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大力构建数字经济“一枢纽一节点二中心”。打造新一代国际数字枢纽,加快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国家广州互联网交换中心等项目建设;建设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广州),新增二级节点接入10个以上、“上云上平台”企业100家;提升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电竞创新中心。
强化产业集群培育,打造新型显示之都、生物安全之谷、集成电路之极、智能汽车之城。大力引进京东方等龙头企业,实现新型显示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推进百济神州三期四期、诺诚健华二期等项目建设,实现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加快建设广州国际氢能产业园,推动形成氢能源全产业链。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30亿元。
创造性优化营商环境
“带规划方案出让土地”、智能秒批、项目审批“拿地即开工”,政策兑现“免申即享”“无接触兑现”……2021年,黄埔区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实行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和服务。
同时,探索“一张综合许可证”改革,将一个行业准入需办理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并推行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此外,黄埔区还将深入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持续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澳知识合作先行示范区等重点平台。争取将知识城纳入自贸区扩区范围,高水平建设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投融资、贸易结算、商事仲裁等规则体系。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2021年,黄埔区将持续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完善车路协同路网、智慧灯杆、智慧公交站等智能设施,大力推广自动驾驶汽车,探索构建自动驾驶载人飞机航线和无人机物流网络。
同时推动黄埔高铁站、知识城高铁站落地,推进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等轨道交通站点建设,加快地铁7号线二期、5号线东延段及有轨电车2号线建设,加快启动鱼珠、麻涌、化龙等隧道工程,畅通区内交通大动脉。
在教育领域,2021年黄埔区将继续实施“建名校、引名师”工程,推进国际化、集团化办学。稳妥推进区管校聘、雇员制教职员、合作办学学校人员经费包干等改革试点,新增教师800名。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建公办中小学5所,新增学位1.1万个,新建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1700个。
在公共卫生医疗领域,启动运营中大肿瘤医院等3家专科医院,重点推进知识城南方医院、广医附属妇幼医院等7家医院建设,推动省人民医院落地,新增医疗床位1100个。均衡布局全区医疗机构,推进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等4家医院改造提升,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
黄埔区“十三五”成绩单: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黄埔区扎实推进“六稳”“六保”,经济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2%,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财税总收入增长1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6%,出口总值增长10.1%,商品销售总额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居全市第一。
2020年,该区在全国开发区首推“暖企8条”“稳企6条”,落实减税降费100亿元,为企业争取融资、贷款超30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6.3万户、增长20%。
实施“三个500亿”投资计划,推进“百大项目庆百年”行动,“大干三个一百天”“逢8必动工”……过去一年,黄埔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数据显示,2020年该区组织集中签约、动工、投试产活动9次,比2019年增加5次,引进百度阿波罗等优质项目154个,总投资超3500亿元,立景创新等258个项目动工,卡尔蔡司等60个项目投试产。
2020年,知识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3亿元、增长50.5%,城市更新、国企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25%、74.8%。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领衔的5G滤波器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10个月,彰显黄埔速度。
从项目动工签约情况可以看出,科技创新在黄埔区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2020年,该区获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张伯礼院士中医药科技创新联合研究院、慧眼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落户黄埔。全区新增高层次人才217名,认定瞪羚企业234家,遴选潜在独角兽企业34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新增4家、总数占广州市的83%,上市企业新增10家、居全市第一。
此外,黄埔区还新布局了3平方公里生物安全产业园、2平方公里翟洞智能制造产业园、2平方公里“三条围”新材料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扩大3.5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拓展1.7平方公里。打响三年拆除66条旧村攻坚战,拆除旧房1490万平方米,是过去10年的3.5倍。收储产业用地8500亩,盘活低效闲置用地21.4万平方米,全面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城市承载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郭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