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集团首批文化顾问李庆新:海洋史学日盛,吾愿逐浪前行
2021-03-01 09:2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李庆新一直是羊晚的忠实读者、长期订户

人物简介:李庆新,1962年出生,从事广东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海洋史研究数十年,调研足迹遍布国内广东、海南、西沙群岛及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2010年创办国内唯一的海洋史学专业刊物——《海洋史研究》。现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海洋史研究中心)所长,兼任广东历史学会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妹妍

刚在广东台山上川岛参加完学术研讨回来没多久,李庆新又匆匆踏上了前往西沙群岛的调研之路。李庆新从不觉得疲倦。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入行开始,他经历过“下海潮”“出国潮”的冲击,也见证着海洋史研究从寂寥到热门。数十年如一日“逐浪前行”,他在海洋史学探索中捧出日益丰硕的成果:“治史没有别的法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为广东省社科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所长,各种学术研讨、交流座谈、事务管理占领了李庆新的日程表;与此同时,作为海洋史研究学者,在各种海岛奔波辗转、进行田野调查,也是他的工作常态。

从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李庆新入职广东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第一项任务是收集整理国内有关广东古代史的研究成果。“大半年时间,每天我就在图书馆、办公室与宿舍之间‘三点一线’,甚至有一次看得太入迷被反锁在图书馆里。”

大概半年之后,他把馆藏民国以来重要学术报刊杂志全翻阅了一遍,完成了32页的《广东古代史资料目录索引》。“这项工作让我初步把握了广东史的基本文献、史料线索、前人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为确定之后的研究领域和主攻方向奠定扎实的基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李庆新走遍广东、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处调研,并前往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南亚、欧洲、非洲交流学术。2015年至2018年,他三次前往西印度洋、南太平洋岛国,深度调研岛民社会、华人社群、文化习俗、文物遗迹等。

工作三十多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成为历史所科研骨干: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0年晋升为研究员,成为全省人文学科最年轻的正高级研究人员之一;2005年广东历史学会列举广东史学界发展成就时指出:“李庆新作为新一代中青年学者,与陈春声、刘志伟、陈长琦等,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从地方区域史走向海洋

最初,李庆新主要研究区域史和社会经济史,陆续参加了《广东省志大事记》等大型学术项目编写,成为广东史研究中年轻的“老行尊”。但基于兴趣,他对海洋历史研究一直保持着思考。随着国家推进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史学从专题研究到学科建设、理论体系建构等都提出新的要求,李庆新的研究目光也从区域史转向海洋史。

李庆新(左二)在走访调研

“我试图打通从唐代到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发展轨迹及其管理制度的演变,思考我国海洋史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等问题。”他告诉记者,海洋史研究几乎贯穿其学术旅程的全部经历。

勤奋的汗水浇灌出了丰硕的成果。这一时期,李庆新承担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一批重大课题,发表众多研究成果。2006年,受国家汉办委托,李庆新编写的《海上丝绸之路》一书系统叙述海上丝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当年列入国家重点出口推广图书。2017年,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了该书繁体字版;2018年又先后出版英文版、韩语版。

更大的学术“野心”

在李庆新看来,学术研究需要交流,平台建设很重要。2007年,他接手主持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所务,加强科研力量成为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2009年6月,国内第一个海洋史学专业研究机构——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挂牌成立;2010年,国内唯一的海洋史学专业刊物——《海洋史研究》正式出版。

“《海洋史研究》相当程度上承载着我个人和团队的学术追求和理念。”他毫不掩饰在这方面的学术“野心”。《海洋史研究》不仅发表中文文章,亦发表英文、日文等语种论文,作者遍布中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真正成为“一本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国际化刊物”。2017年,刊物入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9年入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CNI名录集刊。

与此同时,他带领团队不断加强与国内外海洋史学高等学府、研究机构合作,推动一系列高水平、有影响的学术活动。“(这里)不仅是一个广东的海洋史研究中心,也是一个全国的海洋史研究中心。这需要团队抱着共同的理念,同心戮力,久久为功。”李庆新自信满满。  

答问:冀打造首屈一指的南派大众传媒品牌

羊城晚报:您与《羊城晚报》最早因何结缘?

李庆新:《羊城晚报》是老牌名报,我学生时代在家乡就经常阅读,对“花地”副刊刊载的文学作品尤其感兴趣。1982年夏,有点文青情怀的我向“花地”投稿,不出意料没被录用,但编辑回了一封很长的信勉励我,让我甚为感动。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一直是羊晚的忠实读者、长期订户。尽管如今比较少看报纸,但对羊晚依旧充满敬意。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在大众传播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史学研究应当如何扩大影响力?

李庆新:史学工作者要有定力,守得住书斋,坐得住冷板凳,踏踏实实做研究。同时,也要关注现实、面向未来,将历史知识和经验启示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化作品,使读者开卷有益。从这个角度来说,大众传媒是最好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  

羊城晚报:作为文化顾问,请问您对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有什么建议和期待?

李庆新:建议羊晚立足岭南、扎根岭南文化厚土,发挥地方优势,在特色、品味、高端上下功夫,策划推出特色名牌栏目,打造广东无可与争、首屈一指的南派大众传媒品牌。另外要立足湾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把羊晚打造成湾区文化走向世界的传媒高地,引领湾区文化巨轮扬帆远航,传播中华文明与岭南文化,成为全球经济与海洋文明的重要创新地与核心区。此外,还要加强与学界联系,传承、弘扬“南学”优良传统,发挥大众媒体的展示、传播、引领、导向功能,为岭南学术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和高端平台。(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