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冯少协谈油画新作《中国,崛起!》:为何雄狮伤痕累累?
2021-02-23 16:4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曾经满身伤痕的睡狮早已苏醒,并巍然䇄立在世界的东方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实习生 杨心玥
图、视频/主办方提供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日前,广东画院副院长冯少协完成、发布油画新作《中国,崛起!》,并将于2月24日在广东画院(新址)正式展出。

新作《中国,崛起!》描绘了一头意志坚定、伤痕累累的雄狮,远眺风云变幻、军舰游弋的海面。

由此,冯少协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他认为,中华民族历尽苦难,那曾经满身伤痕的睡狮早已苏醒,并巍然䇄立在世界的东方,那百年屈辱的历史虽已远去,但相关的记忆却刺痛无数中国人的心。(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中国,崛起!》

作为一个画家,冯少协希望以创作油画《中国,崛起!》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献礼建党100周年,同时也表达对世界和平发展、远离战火威胁的良好愿望。

去年12月,冯少协创作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引发广泛关注。他认为,主题创作要捕捉和表现创作对象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如果在表现人物思想和灵魂方面有所欠缺,画得像有什么用呢?”

表现狮子的伤痕累累

羊城晚报:《中国,崛起!》新作的创作契机是什么?

冯少协:这张新作历时近两个月。从年轻时起,我就一直关注时事,尤其是国际新闻。两个月前的一天,我在开车听新闻的时候,听到旁边一辆车在放《万里长城永不倒》。我马上联想到正在发生的国际新闻事件,由此激发起了我的创作欲望。

美术表现往往需要一个载体、一个切入点。长期以来,我一直创作表现地缘政治冲突题材的作品,这在目前国内艺术家中很少有人关注,也难以找到创作的切入点和具体方法。狮子的形象成为我这次创作的重要切入点。经过资料搜集、观察准备,最后确定了新作的基本构图:一只代表中华民族的狮子盯着风云变幻的海面。

羊城晚报:为什么要表现狮子的伤痕累累?

冯少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我希望以狮子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精神。在创作初期,狮子身上的伤疤涂改了一次,后来觉得有伤疤才是完整的形象。中华民族经历数千年、尤其是近代百年的风风雨雨,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疼。

《海上丝绸之路》

注重让观众读懂作品

羊城晚报:在广东美术史上,有何香凝、高奇峰等等描绘狮子猛兽的前辈高手。这次创作与前人之作有何不同之处?

冯少协:这是我首次创作这么重要、这么大尺幅的狮子作品。在创作前,也翻看了何香凝、高奇峰、徐悲鸿等人的作品。从艺术所传递的精神来说,这次的作品与前人有共通之处,都是为了弘扬民族精神。

过去艺术中的狮子形象,更多是醒来的狮子,意在唤醒亿万国民。今天我所要表现的狮子已经醒来,从眼神和精神上就有所区别。

更为重要的是,我的创作侧重直白点题。我特意在画面中加入航空母舰的要素,就相当于《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中的口罩一样,是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如果没有军舰,就不一定能让观者第一时间知道作品的时代和创作背景。

当下主题创作雷同太多

羊城晚报:近年来,主题创作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尤其是建党100周年。您一直从事主题创作,您认为这股热潮中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冯少协:大型主题创作一直是我的主打方向,也一直希望自己能走在前面。一个真正有能力的画家应该多画一些能留给历史的作品。

艺术不仅仅是风花雪月,不仅仅表现个人的小情感。那些东西作为观赏,作为日常的生活乐趣,是大有作为的,也是很有用的。而作为一个文化人,还是要站在历史文化、家国情怀的高度来看待当下,创作一些好作品。

当下艺术界流行写生和主题创作,这是好事情。但是我认为,每个人的角度应该不一样。当下主题创作的主要问题是雷同太多。比如在这么多主题创作中,何红舟、黄发祥的《启航——中共一大会议》就画得很好、很经典。无论是构图还是表现方式,我都很佩服。有很多其他作品就不那么突出。

羊城晚报:在去年,有很多画家都画了钟南山的形象,而您的作品受到了很大关注。这是为什么?

冯少协:可能是因为我侧重表现了钟南山先生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复杂的内心世界。我在新闻片段中,尤其注意到他接受采访时,眼眶湿润的瞬间。那一刻,他肯定想得很多,但有不少东西不方便说出来。即便是主题创作也要表现和捕捉到这种题材中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我注意到,现在有一些油画家似乎陷入了教条主义。只注重模仿老师教的方法、全国美展流行的技术。但是只注重某种技法,怎么能让作品激动人心?去年不少画钟南山的作品,都画得很像,但如果表现人物思想和灵魂方面有所欠缺,画得像有什么用呢?

《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

(专访全文将在2月28日刊发于《羊城晚报》人文周刊·百家版)

【链接】

冯少协,1964年出生于广东普宁。现任广东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200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关注中国文化市场——冯少协艺术作品展”。200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东的鸽子——冯少协油画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冯少协油画展”。2007年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办“疏影暗香——陈履生、冯少协水墨油彩梅花展”。

2009—2011年先后在英国皇家歌剧艺术博物馆、香港大会堂、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安徽合肥赖少其美术馆举办“百年广州——冯少协油画展”。

2015—2018年先后在广州艺术博物院、泰国国家美术馆、马来西亚马六甲朵云轩艺术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东盟总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澳门旅游塔会展中心、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国家博物馆、俄罗斯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甘肃省博物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冯少协油画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型美展并获奖。

冯少协油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美国国会图书馆、泰国国家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国家档案馆、人民大会堂、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州市委、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贵宾厅、揭阳潮汕机场贵宾厅等收藏。

《通电扶贫村》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周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