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华工团队深入乡村扎根基层,每年驻村超200天
2021-02-20 20:04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驻守在粤北、粤西的农业大县、革命老区及贫困山区村庄里,与各地干部及乡亲一起抓紧完成驻村规划设计和乡建工程管理的阶段性工作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李冰娜 通讯员 陈可
图/受访者供图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叶红团队深入乡村,临近春节依然坚守在基层,为村民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新春美好家园,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贡献智慧力量。

叶红(右三)带领乡村研究与实践团队坚持扎根乡野,每年驻村超过200天

扎根基层,当脱贫攻坚践行者

“春节前,我们在校领导带领下,和食品、农业、污水处理、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同行,前往全省各地开展了乡村考察。多年扎根乡村,我和团队虽感觉任重道远,但这片田野总是充满着希望!”叶红告诉记者。

春节假期前夕,叶红团队仍然驻守在粤北、粤西的农业大县、革命老区及贫困山区村庄里,与各地干部及乡亲一起抓紧完成驻村规划设计和乡建工程管理的阶段性工作,为本地村民与外出返乡人员营造新春的美好家园环境。

叶红(前排左一)通过组建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专业团队,实现全过程驻村乡建服务

“我们还为来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做足准备。重点工作包括推进农房改造、乡村风貌修复提升以及开展产业项目的运营落地协调等。”叶红教授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叶红团队在部分乡建现场架设了实时监控设备,并安排人员驻村值班,以便春节期间能够和分布各地的同事们进行项目现场情况的及时沟通。

叶红认为,让乡亲们在新春佳节之际深刻感受到家乡美的变化、美的价值,既是乡村建设行动最为生动的展示方式之一,也是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最为有效的宣传方式之一。

叶红长年深入粤东西北、云南、四川、重庆等地贫困山区,入村入户组织乡建扶贫实践

除夕当天,叶红团队完成了和广州市从化区政府关于“从化芬田养美特色小镇”的合作洽谈,未来将把具有世界领先优势的细胞疗法等抗衰老养美养生技术、中药种植和国家中医传承人项目等产业和资本导入从化最北部的山区乡村,利用其生态优势,通过多产业联动,实现乡村的全方位振兴。

叶红在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启动仪式作乡建扶贫线上直播分享

“这样的乡村全产业链集成服务运营,我们正在多个地方践行,对于乡村产业结构和就业收入的提升效益将是长远而持续的。”

叶红表示,一产将朝着特色农业、现代农业方向提升,并协助地方形成农业品牌构建;二产将带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产品等需求和市场;三产将有效引入和带动乡村旅游、乡村研学以及有竞争力的新特产业等……在产业方面,实现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联动的产业优化。

“在环境提升和产业活化的过程当中,会直接或间接为村庄创造就业岗位,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叶红说。

教育兴农,做乡村振兴领军人

据介绍,自2006年国家正式提出新农村建设起,叶红便坚定地选择扎根乡村,逐步组建起自己的团队。

15年来,叶红团队从一个高校教师的工作室,发展到如今国内领先的乡村全产业链集成服务运营平台,编制了上千个村镇规划,主持及参与国家、省级科研课题近30项,其研究实践获得国家、省市级科研和志愿服务奖励40余项。

叶红持续指导学生从乡建扶贫实践当中挖掘创新创业项目、并指导青年学生深入开展乡村教育工作

“经过多年的乡村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乡村建设发展中普遍存在规划难落地、设施难维护、资源难变现等难题。”叶红表示,为有效解决这“三个难”,她通过组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乡建扶贫志愿者服务队,持续深入广东、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的贫困村,坚持做有用的规划设计,为贫困村引技术、引人才、引资金,实现在地全过程跟踪服务。

即使受到疫情影响,团队也克服困难,在去年暑期组织将近30名志愿者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前往韶关市等地开展乡村调研和规划设计志愿服务。

叶红作为学术召集人之一,带领团队在韶关武江参与组织全国性的乡村规划学术年会,实现了“乡村的事情在乡村做”

在深入组织学生开展下乡实践和身体力行的过程当中,叶红通过指导建筑学院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深入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工作,专注为政府干部、村干部、村民、乡村工匠提供培训服务,提升乡村建设管理队伍水平,以教育兴农带动产业兴农。

自2018年以来培训乡建人才超过10000人次,并作为学术发起人,策划了全国性的乡村规划学术交流活动在村里召开,实现“乡村的事情在乡村做”,取得较大的影响力。

image.png
叶红在繁忙的研究实践工作当中,仍然担任班主任一职,和学生交心换心,鼓励学生树立扎根乡村的理想和信念

此外,叶红团队基于“政—企—校—村”多方共建的合作模式,通过盘活闲置物业建立培训基地。同时,培训基地带来的大量培训人流,有效助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带动了企业资本和乡村资源的有效对接。

“我们不仅陪伴乡村实现了人居环境蝶变,还要启发民智,留下乡村振兴与乡建扶贫的火种,为乡村注入魅力与活力。”叶红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