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快评】“茅台院士”火了,请正面回应民众关切
2021-02-18 15:0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对于某些特殊利益群体的代表入选院士,相关部门工作应更加谨慎和透明

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温建敏

节后上班首日,“茅台院士”火了。 

2月16日中午,媒体报道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入围2021年两院院士候选人。一石激起千层浪,“茅台总工做了什么利国利民的贡献”“酱香型院士”“杀伤力不大,侮辱力极强”……各种质疑、挖苦声汹涌而至。

平心而论,网上很多评论并不了解两院院士评审程序,过于情绪化。 就算是烟酒茶行业的顶尖技术人才,也不是不能进入两院院士的评审范围,毕竟一国的先进科技不能仅限于航天、量子计算等少量领域。

 另一方面,两院院士是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称号,代表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作为推荐方的贵州省科协,应该正面回应民众的关切,如候选人提名的程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着利益交换、作为候选人的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都有哪些学术贡献等。

图:微信公众号“贵州茅台”

而作为漩涡中的茅台集团,也应该正视众声喧哗中的良心拷问:你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茅台酒品牌多年来顶着“国酒”称号,是当仁不让的白酒老大,每年赚得盆满钵满的,茅台股票也成为中国第一股,应该说为中国队白酒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但有两个方面一直无解。一是给谁喝的问题。曾经一个贵州普通家庭每到年节可以一买一件的茅台酒,早就望尘莫及了。高高在上的价格,早已脱离了普罗大众的消费承受能力,官价和市场价差了一倍,成为“酒炒不喝”的代表和腐败的代名词。

院士风波又提供了新的攻击点:茅台“高科技”的发展,不是让品质和产量更稳定,应该让更多的人能喝得上喝得起吗?

另一块是海外拓展。中国白酒一直冲不出华人消费圈,口味不被外国人接受,茅台酒虽然多年来海外拓展力度很大,但其科技创新能力在适应外国人口味方面,似乎并未有较大突破。这也是此次茅台总工程师候选院士被广为诟病的原因之一。

回到此次风波,对于某些特殊利益群体的代表入选院士,相关部门工作应更加谨慎和透明,否则伤害的是中国最高学术权威的名声。

而对茅台来说,必须明白,一个被普通民众抛弃(其实是抛弃了普通民众)的品牌,每一次风波,都难免会成为痛打的对象。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