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规划纲要发布两周年,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正加快形成
2021-02-18 09:5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粤港澳协同创新体系所蕴含的蓬勃创新能量正不断释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春风拂面,遍地花开。

组建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推出面对境外人才的所得税补贴政策、探索创新科研合作模式……纲要发布两年以来,破除瓶颈,突破制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正在加快形成,粤港澳协同创新体系所蕴含的蓬勃创新能量正不断释放。

2020年9月12日,香港青年福田创新创业社区启动。图为与会嘉宾参观峰飞航空研制的V50“大白鲨”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 资料图

科技抗疫,联合实验室发挥重要力量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科技力量成为抗疫的重要支撑。而自2019年年底以来相继组建的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成为广东科技抗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粤港澳呼吸系统传染病联合实验室与相关医疗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将科技成果应用到了抗疫一线。而粤港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则协助医疗机构,开展样本采集及检测,指导疫情防控。

通过组建联合实验室这一形式,将港澳地区的国际化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相结合,创新科研创新合作模式,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打造出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

深港联手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肩负着服务香港、建设国际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使命。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专门提出,要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2020年8月7日,深圳出台相关意见,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明确合作区深圳园区将坚持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对标香港及国际上最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探索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广东科技力量参与香港智慧城市建设

一系列的跨境科技合作陆续展开。

2019年8月,广东省科学院与香港特区机电工程署签署了《粤港创新及科技协作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大湾区人才和技术互融方面密切合作,搭建创新与科技平台、创新交流机制,推进项目落地转化。

据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科技业务部部长黄丹介绍,目前该所接受香港机电工程署委托研发的“化宝炉小车转移智能控制系统”“自主灭蚊机器人”等项目已经陆续完成,即将进行成果交接。

根据香港创新及科技局近期发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省科学院将与香港相关部门合作开展面向香港社会安全、环境和制造领域的人工智能系统、机器人技术开发和应用。

2019年9月15日,香山海洋科技港在珠海建成,年底投用。该基地成为粤港澳乃至国内海上无人系统与海洋智能装备设计、研发、试验的公共技术服务与创新孵化平台,打造智慧海洋产业创新高地。

政策破壁,促进创新要素流动

粤港澳三地之间由于制度不同,必然存在一系列阻碍创新要素流动的瓶颈和制约。两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打破创新壁垒。

2019年3月17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广东省、深圳市按照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

2019年8月,得益于《广州进一步加快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的推出,广州市通过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向香港科技大学拨付香港分部2019年建设经费和港澳科研开放基金,实现了该市科研资金首次成功跨境拨付。至2020年11月,全省财政科研资金过境拨付港澳累计超亿元。

案例
网络编码理论落地佛山市场化应用

2000年,香港中文大学的科技团队发表的论文,成为网络编码理论的奠基之作。

而在当今大数据的年代,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聚焦于网络数据安全的网络编码技术,成为拥有巨大市场前景的前沿科技。传统的网络存储,如同将鸡蛋放入一个篮子中,而运用网络编码技术,则将数据同时存储在十几个云盘中,其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面对这一市场前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级创业团队于2018年创办了公司中大编码有限公司,开启了网络编码理论的市场化应用之路。

2018年,该团队的多云分布式存储项目获得当年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粤港澳台总决赛互联网分组一等奖。此后,该团队相继在深圳、佛山落地。

中大编码创始人、CEO吴国声告诉记者,在2020年7月,团队入选了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A类人才计划,并且获得了20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补助,落户于佛山市南海区,并且在当年10月完成了新公司的注册。

他介绍说,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也一直在关注大湾区的前景,希望能够借助大湾区的建设,将自己的技术从香港拓展到内地市场。而在落地佛山后,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和佛山当地的积极扶持,获得了很好的对接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在佛山,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帮助我们落地的创业氛围。佛山本身有着较为成熟的制造业体系,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支撑。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在香港进行研发,在深圳作为展示,以及在佛山落地的一个创业体系。”吴国声说。

而目前,中大编码在内地的业务拓展正在顺利进行,并且已经获得了多云存储平台建设的相关合同。 

专家观点
粤港两地科技合作成绩不俗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粤港两地在科技合作上各具优势,大有可为。香港本身拥有一流的高校和基础科研能力,但是在科研成果转化、产业支撑和市场空间、青年创新创业方面,都需要与大湾区进行深度地串联。在近年来,两地通过建设联合实验室的方式,使得两地的科研人员在大湾区的框架内进行了深度合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而在青年创新创业方面,广东以及广东各地市也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给了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以很大的支持。

同时,郭万达也指出,目前来看,粤港两地在科技领域的合作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但是同时也需要两地在制度和政策的创新上能够继续探索,进一步打破彼此间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差异,让两地的科技要素更加自由和畅快地进行流通,真正地形成协同创新,从而更好地携手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相关数据

2019-2020年粤港科技创新联合资助项目共立项19项,省级财政经费资助1900万元。

广州大力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目前该市23家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已孵化创业企业(团队)1257(个),其中港澳创业企业(团队)228家(个)。(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