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晓玲 通讯员 刘应林 叶月琼
每逢临近春节,东莞水乡镇街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传统小吃贺新年。其中,蛋散和油角仔是最常见的品种,而松糕作为一种东莞特有的粉果且有着“步步高”的美好寓意,不少村民逢年过节也会做。近日,记者穿梭于水乡道滘的大街小巷,不时闻到一阵阵炸蛋散、油角仔的油香味。
在闸口村的小巷子里,卫姐和丈夫正忙着做油角仔。记者看到,卫姐将面粉加上鸡蛋、猪油和糖混合揉成面团,碾成薄片盖出一片片圆形的油角皮后,放入由炒熟碾碎的花生米、椰蓉、砂糖掺匀制成的馅料,对折包成半月型的角仔,再将圆边捏紧扭上花纹后,便可入油锅了。
刚刚出锅的油角仔堆在一起,色泽金黄、香飘四溢,看着都让人流口水。拿起一个,迫不及待地用力一咬,满当当的馅料马上抖落进嘴巴,那是一种无比的享受和满足。卫姐说,油角仔形状像“荷包”,饱饱胀胀的,寓意来年家肥屋润。虽然做起来工序有点繁琐,但家人和亲朋好友都爱吃,而且这些传统的地方小吃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她希望能让年味得以分享,让传统得以传承,所以每年都会坚持做。
除了油角仔,蛋散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香酥小吃。在道滘,蛋散又被称为“鹅肠鸭肠”,主要原料是鸡蛋和面粉,分甜口和咸口两种,刚出锅时味道最好,超级香脆。水乡群众制作蛋散时,一般都有好友或邻里前来帮忙,一方面可以分工协作,加快制作进度;另一方面是水乡群众喜爱热闹,希望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年味,增强邻里情。
道滘南城村的叶姨一家每年过年前则都要做松糕。叶姨说,小时候,各家各户很多人都会做松糕,做松糕看似简单,方方正正的一小块,但制作起来还是挺复杂的,现在很少人会做了。
据叶姨介绍,在按一定比例配成的干湿糯粉与籼粉中加入少许白糖,用粉筛筛进松糕格中,然后放入白糖、花生仁碎等馅料,再筛粉到满格边,用尺拨平,再按格边刻度切割成小方块,炊蒸至熟为止。
放入锅炊的时间不需太长,一般水滚十五分钟左右就可以蒸熟了。出锅后用木制花纹小印,沾上花米红水在蒸熟的糕点中间印上红色的图案便大功告成,看起来非常喜庆、应节。松糕松软香甜,甜而不腻,趁热食最可口。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