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次复发,五次手术,31岁网脱病人的艰难寻光之路
2021-02-09 21:0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医者既要医病,也要医心,树立起患者的信心,让其积极配合治疗,将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林郁珍

“庚子行尽,辛丑少至,天逐冰冷,万事匆匆。时为广东之冬也,某寻蒙唐教授之恩泽,受惠身心,如沐春风……”近日,中国眼科医学界知名的眼底病专家唐仕波教授收到一名患者的感谢信,通篇以文言文形式衷心地感谢并感激唐仕波教授的团队对他的悉心救治和关怀,让经历了多次眼疾复发后绝望的他,感受到从心而来的温暖。

患者汪先生写给唐仕波教授的感谢信 图/受访者提供

“自从得了这个病,一年多的时间我不是在去医院的路上,就是从医院回家的路上。比起路途的奔波,更让人惶恐不安的是病情的反复和不确定。刚以为治好了一些,结果没多久又复发了,甚至更严重……”提起自己的求医经历,汪先生仍觉心力交瘁。

后来经人推荐,汪先生来到了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爱尔眼科医院寻求救治。经过医院眼底病科专家团队的积极治疗和不懈努力,身患疑难眼病的汪先生终于可以平静地面对现实:这是一场持久战。

眼科手术十分精细 图/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高度近视致网脱,三次手术后又增新问题

今年31岁的汪先生来自韶关,是一名双眼有超700度的高度近视患者,曾于一年多前,因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某三甲医院进行了玻璃体切除和硅油填充手术,但术后视力并无明显提高。

因硅油是用来暂时代替玻璃体支撑眼球、抚平视网膜的,通常在术后3个月至6个月需依患者实际情况取出。于是,在汪先生首次网脱术后半年,进行了取硅油手术。不料,取硅油时,发现其右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手术医生只能再次为汪先生行右眼超声乳化晶体摘除+硅油填充术。

此时,汪先生的右眼已经历了3次手术,术后在韶关当地医院某次复查时,又发现其右眼视网膜增殖膜形成。

增殖膜不可小觑,有复发可能仍需手术

当得知自己病情又复发加重时,汪先生很是伤心,因韶关当地医院医疗水平有限,汪先生便到了广州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寻求救治。

经详细检查后,形态功能科主任马红婕博士发现患者的情况不是很乐观。马红婕主任表示:“通常来说,当患者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时,是需要及时采取相关药物或手术处理的,否则随着增殖膜收缩、牵拉会引起视网膜的再次脱离。”

此时,眼底病科专家唐仕波教授也参与了会诊,认为如果任由增殖膜继续发展,视网膜的皱褶及脱离范围会越来越大,往后治疗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因此专家们决定为其手术,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当前更优的结果。

5次手术为求光明,医学的温度从心而来

在马红婕主任为汪先生行右眼视网膜增殖膜剥离手术后,视力有所改善。为此,汪先生还亲自写信给马红婕主任以示感谢。但好景不长,三个月后不出所料,其右眼视网膜增殖膜再次复发。

“一次次做完手术,又一次次地复发,个中的煎熬和希望过后的失望,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当时,汪先生很是沮丧。唐仕波教授再次会诊后,认为尽管情况没有上一次复发那么严重,仍需要进行手术剥膜处理。唐仕波教授亲自操刀手术,为其剥离右眼视网膜增殖膜。

术后复查,汪先生的视力较之前有所提高,心情也开朗许多。因硅油眼和体质问题,日后他还需进行长期治疗和随访,但经历了这次难忘的诊疗后,他对于自己的病情更加坦然了,也做好了积极治疗的心理准备。

接到汪先生写给自己的感谢信后,唐仕波教授表示:“医学的水平是有限的,但医学的温度是无限的。医者既要医病,也要医心,树立起患者的信心,让其积极配合治疗,将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题图 | 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