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汇聚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洪流,思想火种如今继续撒播
2021-02-08 09:0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到黄埔去!”自创办之日起,就有大批共产党员投身于“鼓铸革命军人之烘炉”

文/羊城晚报记者 梁栩豪 侯梦菲
图、视频/羊城晚报记者 杨奇 实习生 单宇

立春日,广州城。穿过黄埔长洲岛的金洲北路,在军校路尽头,前来感受革命历史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曾是中国革命的中心。1924年,孙中山在此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军校几经易名,因始设于黄埔长洲岛,它的另一个称谓更为世人熟知——“黄埔军校”。

这所著名军校,自创办之日起,就有大批共产党员在此工作和学习,投身于“鼓铸革命军人之烘炉”,为日后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风起云涌,沧桑巨变。

历经近百年时光,如今,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在此设立。当中陈列的文物、史料,无声诉说着过去风云突变的革命历史,继续播撒着思想的火种。近日,记者走进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沿着无数英雄留下的足迹,探寻其中的红色印记。

黄埔军校校门

往昔峥嵘
共产党人助力军校创办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乘坐“江固”号军舰,登上长洲岛,宣布这所在中国共产党、苏联和共产国际各方帮助下创办的黄埔军校正式开学。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第一个“结晶”。当时,刚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不久的中国共产党,积极支持与帮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1924年,中国共产党帮助黄埔军校筹委会招收学生,张申府等共产党人具体参与到黄埔军校的创建、教学计划的制定等工作中。得益于共产党人的帮助,黄埔军校得以迅速创办。

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怀揣理想与信念,从五湖四海奔向广州黄埔。史料记载,黄埔军校的首期学员,不少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各省动员报考入学的进步青年,其中,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共56人,占学员总数的十分之一。“到黄埔去”成为一代青年的时尚语言。

与旧式讲武堂相比,黄埔军校的优势和特色,在于吸取苏联红军的建军经验,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实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主要是由共产党人负责。1924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周恩来到军校任政治部主任,此后,党组织陆续从各地抽调了聂荣臻、恽代英、萧楚女、张秋人、熊雄等人到军校任职。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开创的政治教育模式,后来被逐步推行到中国军队中,对整个中国军队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时,中共广东区委还在黄埔军校建立了中共直属支部,后来改称特别支部、中共“党团”。在之后的东征、北伐中,在中共广东区委的推动下,中共党员受到了实际斗争的锻炼,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共产党员和党的组织,努力以自己的政治远见和模范行为影响军校,对军校的创建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黄埔军校也如同一个“摇篮”,为共产党培育了一大批将帅之才,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比如,后来成为开国元帅的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林彪以及大将陈赓、许光达等,都曾经在黄埔军校任教或学习。

黄埔军校校舍

蹲点见闻
“黄埔精神”继续传承

1938年,黄埔军校校本部遭到日机轰炸,夷为平地。1996年,黄埔军校校本部在旧址上重建。

经过近20年的修葺完善,黄埔军校旧址如今的范围约为7万多平方米,岛上现有的主要景点,包括军校大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孙总理纪念室、俱乐部、游泳池、东征阵亡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教思亭等十余处。

2月3日,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采访时,记者偶遇了60多名前来参观的中学生。“今年是我们第15年组织军事冬令营活动,参观黄埔军校也是每期的‘规定动作’,很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带队老师王张捷告诉记者,带孩子们到红色革命纪念馆参观,可以帮他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了解革命先辈为国牺牲的英雄气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馆内工作了30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讲解员杜穗红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95后”“00后”年轻参观者。从他们赤诚的眼神中,杜穗红愈发强烈地感受到他们浓厚的爱国情。“我讲解的战役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我相信,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他们,通过参观和学习,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杜穗红说。

如今,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接待来自海内外的游客超过150万余人(2020年受疫情影响,为65万观众),成为广州文博系统中接待量最大的博物馆。携程《2020年中国亲子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入围“2020年最受亲子家庭欢迎的红色景区人气榜单”,名列第三。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讲解员罗群佳告诉记者,在积极挖掘和利用旧址所蕴含的红色文化价值方面,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一直在努力。2016年至2020年期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举办主题社教活动212场,临时展览13次,巡展下基层110次,将“黄埔精神”撒播到全国各地。其中,如“回顾奋斗历程 牢记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从铁血东征到彪炳北伐”青年党员研学活动等,备受欢迎。

罗群佳介绍,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今年将以“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为中心,在线上线下开展多主题的策划、展览。比如黄埔军校红色家书专题展,以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等黄埔英烈的家书为切入点,弘扬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的家国情怀等。“我们始终以宣扬黄埔军校历史文化,激发广大观众爱国热情为宗旨,努力发挥馆藏优势,开展社教活动,讲好黄埔故事。”罗群佳说。

离开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时,一队身着海魂衫的年轻海军,踏着整齐的步伐从记者身旁经过。同样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面庞,在近百年后,眼神里依旧闪耀着无惧风雨、劈波斩浪的坚定目光。

黄埔军校文物陈列室

对话守护者
一辈子做好讲解工作,把红色文化传承下去

羊城晚报·羊城派:您从哪一年开始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做讲解员的?当时的黄埔军校是什么样的情况?

杜穗红: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1984年成立的,我从1991年开始从事讲解工作,如今已经30年了。当时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比较简陋,观众参观的范围也比较小,参观内容比较单一。1996年,在对校本部重建后,观众参观的范围扩大了,参观的内容也更丰富了。

羊城晚报·羊城派:讲解30多年间,有没有让您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

杜穗红:作为一名讲解员,我很自豪。我每年大概讲解100多场,每场都会带着观众打开历史尘封的记忆,重温黄埔军校的峥嵘岁月。特别是讲到一些红色革命故事,比如像讲到左权、赵一曼等烈士的红色家书时,观众很容易被革命先辈们献身革命的精神所打动。观众们的感动也会打动我,并激励我更好地做好红色文化宣传工作。

羊城晚报·羊城派:您所理解的“黄埔精神”是什么?

杜穗红:不同时期,对“黄埔精神”的解释有很多。比如:抗战时期,“黄埔精神”就是爱国革命;现在的“黄埔精神”就延伸为以“爱国 团结 奋斗”为核心的精神。

羊城晚报·羊城派:作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资历最老的一位讲解员,未来您还想为它做哪些工作?

杜穗红:我想通过不断地学习,用一辈子,做好这份讲解工作。我希望在讲解过程中,能够和观众们更好地互动交流,使他们更多地了解黄埔军校,从而把红色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还有5年,我就要退休了。我很热爱这份工作,希望退休之后,我还有机会以志愿者的身份继续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服务,为它多做一点事情。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