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缸说|“网抑云”怒了!抄袭这桩悬案,牵扯多少名家
2021-02-06 19:10 羊城晚报•羊城派
打开“真相之眼”,来吃一吃文化人与“抄袭”之间的那些瓜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钟传芳

文化人之间的事儿,到底能不能叫“偷”呀?

这些天,人气很高的“网抑云”在其微信公号推出文章,声称要给另一款音乐播放软件“山寨办”申请年终奖,原因是后者“抄袭”了自家界面设计,为表不服于是冷嘲热讽一番。

我小缸一双钛合金眼,难以分辨孰是孰非,但“抄袭”这件事儿,自古到今都是口水不断。而相比如今完善的法律法规,旧日“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现象则显得暧昧得多,甚至还引出过不少八卦。

古代文学作品多如牛毛,真是字字呕心、句句原创吗?近代书报作品繁盛,有木有藏着些许抄袭的猫腻?

打开“真相之眼”,让咱们这帮门外汉来吃一吃“抄袭”的那些瓜吧。

长得帅还抄得妙
抱得美人归的就是你

实事求是地说,古代抄诗并不罕见,但多数是抄残垣断壁上的无名诗,敢把“爆红款”也拿来抄的,一定是人才中的人才。

宋仁宗时期,除了晏殊、范仲淹和欧阳修几名大咖,还有一位人称“红杏尚书”的宋祁,在当时也占有不少流量。

据坊间不负责任流言,这哥们长得高大挺拔,为官也不错,曾当过工部尚书。因为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受到迷弟迷妹的追捧。

电视剧照,传说中的文图不符

《花庵词选》记载,宋祁有天在街上闲逛,偶遇一队来自皇宫的车马队伍,便急急往角落避让。没想到,他那英伟的身姿、俊俏的面容,恰如漆黑中的萤火虫,被冷不防揭开车帘的宫女捕捉,这美人很可能一时情难自禁,喊道:“呀!这不是小宋吗?”

这小宋好不容易坚持到回家,挥笔成就一首《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乍看是好诗,但细品之下,味道就有些不对了——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照抄李商隐的《无题》

“金作屋,玉为笼”挪用“金屋藏娇”梗

“车如流水马如龙”照抄李煜的《望江南》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照抄李商隐的另一首《无题》

……好家伙,除了第一二句(背景介绍),其他的都是抄袭(洗稿)而来……(狗头)

但话说回来,轻描淡写将前人诗句融入自家意境,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另类功力。无怪乎,宋仁宗事后召见宋祁入宫,当众让人演唱《鹧鸪天》,就在宋祁下跪请罪时,皇帝老哥却轻描淡写地将那位宫女赐给了宋祁。

一传十十传百,到了村头大榕树下的大姨大妈口中,却传为了一段佳话。

朋友作品不可窥
千万小心这种“伸手党”

在“偷”这件事情上,皎然的《诗式》有过论述,他将“三同”分为3种,一是偷语,二是偷意,三是偷势。其中如李煜“日月光天德”,取傅长虞“日月光太清”,上三字同,下二字义同的偷语,“最为钝贼”。

然而,还有一偷,最为“泥石流”,那就是直接“偷书”。

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史事的《南史》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郗绍写了本名为《晋中兴书》的作品,并多次把草稿拿给朋友何法盛阅读。

这一来二去的,哥们动起了歪心思,他对郗绍说:“卿名位贵达,不复俟此延誉。我寒士,无闻于时,如袁宏、干宝之徒,赖有著述,流声于后。宜以为惠。”哥们我一介布衣,籍籍无名,如果能拿老兄的书去刊发,一定能挣个好名声。

面对这样的无理要求,郗绍自然祭出“拒绝三连”,但何法盛却趁着四下无人,将未留副本的《晋中兴书》偷走,作为自己的著作出版。引得后人作诗评道:

彩梔纵横设,雕厨次第开。

须防何法盛,直入此中来。

还有人别出心裁,不仅“偷语”,还创造性地“偷身份”。

《太平广记》记载,一名李姓书生去拜谒郎中李播,适逢李播身体不适,就让家人去接待。家人一读李生的诗稿,竟发现都是李播所写的作品。原来,李生从书店花钱买来诗稿,冒充为原创(“二十年前,实于京辇书肆中,以百钱赎得”)。

李播也不生气,还大度地说就把诗送给李生吧,然后又问他准备去哪?李生说,“将往江陵,谒表丈卢尚书耳。”李播惊呼,哟,你说的那是我亲表丈吧?!

把人家的亲戚关系也囫囵照抄,实在是入戏太深,奥斯卡欠你一个小金人。

别把抄袭不当回事
不尊重原作会出大事情

虽说前人在版权这一块保护还没有跟上,但是有些先行者的意识还是很超前的。譬如明代戏曲、散曲选集《月露音》,其万历间流传的刊本牌记上,便写着“杭州丰乐桥三官巷口李衙刊发,每部纹银捌钱,如有翻刻,千里究治”的字样。

怕不怕?如有雷同实属巧合这样的说辞是搪塞不过的,千山万水也要追来揪盗版人的小辫辫。

但,不信邪的依然大有人在,即便到了民国时期,抄袭事件仍屡有发生,并受到社会关注。譬如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读书时,和10多个同学在学校支持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

没想到的是,他在《新潮》第一期就发表了《出版界评:马叙伦著〈庄子札记〉》,直接把自家老师马叙伦给揪出来,写道“有自居创获之见,实则攘自他人,而不言所自来者”,直指马叙伦有抄袭嫌疑。

林语堂。视觉中国

还有一桩事例,甚至惊动教育部。1928年,由著名作家林语堂编著的《开明英文读本》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成为全国各中学校的必备教科书。然后便有人举报称,世界书局出版的《标准英语读本》,有抄袭嫌疑。

两家书店于是走上了对簿公堂的漫漫长路,最终,世界书局同意开明书店的要求,交出《标准英语读本》的纸型给开明书店负责销毁,这起轰动上海滩的抄袭大瓜总算有了个结局。

视觉中国

取其精华叫借鉴,原翻不动叫抄袭。这种观念似乎一直以来深入人心,正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以及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均来自杨广的《野望》,但依然传颂千年,魅力不减。

在小缸看来,即便“偶有佳句成,已入故人歌”,只要是能带给读者一种美的感受,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毕竟,给一堆好书,小缸也写不出什么出彩文章啊。做个静静的吃瓜群众更香。

参考资料:

1.《北京青年报》,《民国时期抄袭事件屡有发生 有些名家的成功是“复制、粘贴”换来的?》
2.(宋)黄昇,《花庵词选》
3.(宋)李昉等,《太平广记》
4.(唐)皎然,《诗式》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