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跨越三百年沧桑“锦纶会馆”重新对公众开放
2021-02-05 21:4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引入多重业态,探讨丝织文化传承

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实习生 唐广蔚  通讯员 荔宣

精致典雅的清代瓦脊、色彩斑澜的陶塑灰塑、精雕细刻的封檐板……

近日,已有近300年历史的锦纶会馆重新面向公众开放,在保留原来建筑和文化肌理的同时,引入游、购、学、研等多重业态,重现广州丝织行业的历史,探讨当代丝织文化艺术传承。

护养修缮超半年

锦纶会馆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清代广州丝织行业商人议事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广州目前唯一幸存的行业会馆,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较高的艺术价值。2001年因荔湾区康王路拓建问题,整体向西北“平移”近百米,现位于康王南路隧道北出口的西侧。

2019年,为更好活化利用锦纶会馆,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华南农业大学、香云故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在锦纶会馆打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香云纱展览馆。经历约一年的修缮与布展,2021年2月1日,锦纶会馆重新开馆。

锦纶会馆为三路三进的结构。如今走进锦纶会馆,记者看到近300年的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布景和谐清幽,一些角落饶有意趣,展陈还有锦纶会馆的历史、丝织贸易历史、汉朝博望侯张骞等的介绍,以及香云纱时尚作品展及文创衍生品。

锦纶会馆生活与景观活化设计师、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老师徐先鸿介绍,锦纶会馆的活化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护养修缮,二是景观营造,三是生活营造。”徐先鸿表示,一年多前的锦纶会馆遗留了很多电线、网线、监控线,还有钉子等,而且尘垢较多,“我们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去把和建筑无关的东西清除,清洁百年尘埃,养护出老建筑的‘包浆’,还原建筑本来面貌。布置展览、灯光时我们也不在墙上做任何加减,你看到的展柜是可以直接剥离,不影响建筑的。”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一年的时间运营方还将聘请修复古建筑的大师继续维护锦纶会馆。

在景观和生活营造方面,徐先鸿以东方人文美学精神和岭南建筑风格样式为宗旨,用山石、花草、东西方家具及配饰营造空间,“我认为‘以古造古’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在布置时用的是当代与古代对话的思维,并且吸取了清代岭南文化东西方交融的特性,营造出简约当代之景。”

建设成非遗文化创新体验阵地

重新开放的锦纶会馆有什么功能呢?据悉,锦纶会馆将建设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文化及岭南非遗文化创新体验阵地。香云纱是广东最负盛名的出口贸易丝织品,清末至民国抗日战争前,香云纱达到鼎盛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角色和文化符号,创造了广东丝织工业史和丝绸贸易史上的辉煌历史,在中国丝绸制造及贸易史上更占有重要的一席。

华南农业大学“破茧成蝶非遗香云纱时尚化作品展”是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锦纶会馆将作为华南农业大学产、学、研实习基地,国家艺术基金展,展示传播包括香云纱历史文化展、香云纱面料展、香云纱时尚创意展等方面。

此外,锦纶会馆还将以香云纱为载体,策划系列公益展览、艺术节、诗会、茶会、文化沙龙和创意工坊等。运营方之一——香云故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雪介绍,锦纶会馆将定期开展手工教学公益活动、美学公益讲座、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课堂等。

“比如每周六我们会有手工教学公益活动,丝绸及服装设计培训与教学,市民街坊可关注‘香云故里’或‘香云会’公众号进行报名。还会定期举行空间美学和生活美学公益讲座,对外免费开放,提前预约参与即可。”王雪表示,希望以时尚创新的手法和多元化的公益活动,让广州的丝织文化和非遗香云纱触及更大的群体,从而实现更好的传承。(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