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评论员 阅尽
“‘春运母亲’找到啦!”一大早,网上便传着这样的新闻。11年了,这张摄于春运火车站的照片,撞击着千万人的心灵,也让无数人牵挂。
她是谁?命运如何?如今可安好?
十余年寻找,大海捞针,作者终于在大凉山深处找到图中主人公——巴木玉布木,一位年轻的彝族母亲。
这是张怎样的照片啊!巨大行囊压弯了母亲的身躯,左手背包几乎拖地,但右臂中的婴儿却温暖而整洁……岁月能冲淡人的记忆,甚至情感,但许多人每读此照片,依然止不住泪奔。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春运,母亲。原本不相干的两者,令很多人浮想联翩。正因如此,照片一问世,便引发轰动,不仅成为春运的经典画面,也沉淀为一代人的记忆。
11年,说长不长。但个人、家庭乃至国家,又经历着怎样的巨变?!
十余年前的春运,至今让无数的返乡人谈之色变。“春运母亲”从南昌返乡,要坐三天三夜火车,一路的坎坷艰辛,难以言表。而今,南昌到成都,高铁只需8小时。遍布全国的高铁网,把数以亿计的返乡人快速输往四面八方,也彻底告别那种逃难般拼死拼活的狼狈情景。
彼时,“春运母亲”在南昌砖厂打工,每月五六百元收入,还觉得比老家强。此后,她家受到“精准扶贫”政策惠顾,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年收入从几千元,到上万元,再到10万元,彻底摘掉贫困帽;以前她家是透风漏雨的茅屋,半夜孩子总被冻醒,如今住进宽敞结实的新房;为庆贺住新房,招待乡亲,她家一口气宰杀两头牛……
“春运母亲”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变迁,可说是国家和时代的缩影。春运,千里万里也要回乡过年,因为有亲情呼唤,有代代相传的血脉牵挂。而这些年,中华民族又何尝不是处在高速飞奔的春运列车上。
就像这位“春运母亲”,无论背负多么沉重,也无论命运如何不公,但她目光坚毅,精神乐观。生于大凉山,没上一天学,连普通话也不会说,但为改变生活,夫妇俩毅然走出大山打工。加之政策帮扶,终于走上致富路。
正是这种千百万“小人物”的砥砺拼搏,汇聚起改变国家命运的力量。而今,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3.79万公里,比其他国家加起来的总和还长,而几亿人脱贫,更是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举世瞩目。
“春运母亲”重回公众视野,也再次掀起人们内心的涟漪。重温这经典性的画面,触发人们情思的不止是感动,更有激励。恰如网友所说,她“肩上扛的是生活,怀里搂的是希望。”
困难面前不认输,重负之下不低头,只要保持这股斗志,这种昂扬之气,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民族前行步伐呢?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