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存波
冬天里的适园,一点都不觉得冷。庭院中的那棵柚子树上,突然来了六只小鸟,并排地站在一条横枝上,齐刷刷的一个仰首远眺的姿势,正享受着蓝天筛下来的冬阳。它们一点都不在乎树底下,一片惊讶的表情和目光……
“这是什么鸟?一、二、三……刚好六只?六六大顺!天下有这么巧的事?”
“今天适园真是贵客盈门,家里来了六位朋友,树上也来了六只不知名的小鸟,贵客中的贵客,太有意思了!”
适园一下子热闹起来,如赶春的节奏和旋律。
三年前,我在老家建了一幢楼房,一般的农家房子,除了两层半的主屋,还有一个庭院。院子不大,几十米见方,但满院都是风景:有葫芦状的水池。有太湖石做的假山,有几棵龙眼树,最抢眼的就是一排柚子树。这些绿色生态,都是我九十岁高龄的父亲在二十七年前种下的。我给这个庭院起了个名字叫“适园”。
也许是我们村远离闹市,也许是村周围的林地太过茂盛,也许是生态环境保护起了作用,这几年村里头的白头翁、斑鸠鸟、夜鹤、猫头鹰等鸟类特别地多起来。
我有时也觉得神奇,这些野生的鸟,我在童年的时候,拿着弹弓到处寻找,一天到晚都见不到它们的踪影。现在倒好,都跑到我家安营扎寨来了。
记得新楼刚入伙那年,有一天早起,我母亲到柚子树下扫落叶,突然发现一只幼鸟,躺在一片柚子叶上,像一只小幼虫。母亲赶紧捡起来,放在手心上,还呼叫我大哥过来:“这是什么幼鸟?从树上掉下来的!快把它放回巢里去!”
大哥赶过来,抬头在浓密的柚子树上寻寻觅觅,终于在树梢上发现了一个鸟巢。用树枝筑的一个简陋的巢儿。“是一个斑鸠窝!”大哥一眼就辨出是一只斑鸠幼鸟。“爬上去,把它放回去!快!”母亲担心,如果是斑鸠鸟,是绝不允许人去靠近它的窝的,一旦被它们闻出人味来,斑鸠鸟肯定要搬家了。
大哥小心翼翼地爬上去,好不容易才把小鸟放回原处。这正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幼鸟,巢里还有一只一模一样的小鸟,孤零零地在里面翻动着赤条条的小身子呢。“幸亏发现及时,不然让土豆(母亲养的一条小狗)撞上了,小鸟就没命了!”母亲在一边庆幸不已!
斑鸠鸟属田类鸟,野性且灵敏,对人尤为警觉。有一回,我和几位朋友坐在柚子树下,聊到了头顶上一对刚学会飞的小斑鸠。其中一位朋友说,斑鸠真好看,比白鸽更俊灵,银灰色的羽毛,滑溜溜的身段,若能捕捉下来,放到鸟笼里饲养,观赏性极强!另一位朋友干脆说,斑鸠的肉特别鲜嫩可口,最上乘的野味……
说者无心,可是,蹲守在鸟巢里的小斑鸠的母亲也许听进去了。这一次调侃过后,斑鸠鸟有半年不见踪迹。对此,母亲非常责怪。老人家认为人不该有这些非分之想。人有人话,鸟有鸟语,不要以为鸟不懂人话就随便乱说。我更感失落。
这一对斑鸠鸟,在柚子树上筑巢安家已经两年多了,每一次都产两个蛋,孵化两只小鸟,一雌一雄,已经诞生了好几对可爱的小斑鸠了。这可算是我家的一道奇观了。听惯了“咕咕咕”悠扬的斑鸠声,突然在某一个时间段听不到了,反倒觉得,好像一个大家庭,突然少了某个亲戚朋友,一时变得毫无生气起来。
说来也奇怪,半年过后,在我们淡去的记忆里,某一天,母亲又在柚子树上发现了两只刚学会扇动翅膀的小斑鸠。“斑鸠回来了!”母亲双手合十,喃喃自语。
如今,在这么冷的深冬腊月里,柚子树上又突然冒出了这么多的小鸟来。这群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着实令大家愣然愕然,母亲尤其激动,老花眼睁得大大的:“这是斑鸠鸟吗?这不是斑鸠鸟!斑鸠鸟没这么小!”大家只会站在一旁拍照,指手画脚地尽显好奇,却没人懂得,这六只小可爱,是白头翁,还是“顶鸡娘”(雷州话)。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的家就在适园里,就在这棵柚子树上!
“生命旺盛的地方,肯定都是风水宝地!”我很欣慰!有这么一群通灵的小生命,选择了适园。这不仅仅说明它们把我们当作了朋友,而且,我们之间已经有了一种默契,一种无声的互相感激,一种美好的彼此馈赠。(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小攀
编辑 |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