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图/主办方提供
1月30日,由广州嘉冠美术馆主办的“书画同源•尚涛”个展在嘉冠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以书法、写意花鸟画为主线,展出上百幅尚涛先生精心佳作,绝大部分为艺术家多年私藏,从未公开展出。
另外,展览还展出了多幅艺术家获奖作品,包括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最高奖“学术奖”作品《自在》,以及多届中国画展获奖作品,如《倾国》《青鸟》《九皋》等,是艺术家数十年艺术创作的集中展示。展览将持续至5月9日。(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绘画是观念的问题
尚涛1938年生于北京,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现为广东画院画家(已退休)、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美术学院院外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尚涛在开幕式上分享了他的创作理念,他认为,学国画并非是盲目追随前人的技法,一成不变地延续旧时的审美,绘画不是纯技术、纯功底的问题,而是观念的问题。创作需要有自己的艺术语言,要有个性,投入自己的感情,才能有新的面貌。虽然自己现在还在画大量的花鸟画,特别是写意画,但想要画出新的样子出来。
从传统绘画中前进一点,是他创作的目的。
在尚涛的作品中,无论是大鱼大鸟、大叶大花,还是猫熊蛙蟾、鹰鹫鹏鹄,都相当独特,甚至奇倔古拙,给人一种可亲可近、稚拙可爱之感。色彩上,尚涛喜欢在水墨中略混色彩,使画面色调统一;另外,他很少在同一幅画上施用多种色彩,而每用一两种,都极其精练。
现代精神与形式美感
广东省美协主席李劲堃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国花鸟画的代表,尚涛一直走在中国绘画革新道路的前沿。特别是1985年尚涛在北京发起及参与的“半截子画展”,在当时改革开放的文化语境下,提出了应如何活化西方艺术的影响,并进行创新的思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次展览以“书画同源”为题,着重展现了尚涛对中国艺术的理解。
尚涛在创作中以古法用笔、金石入画,作品如同秦砖汉瓦般扎实朴拙,又有着现代精神与形式美感,张力极大。他说:“希望未来的人们看到我的作品,会说‘这是有现代感的中国花鸟画’。”由此,李劲堃认为,尚涛能创作出如此具有概括力的大写意绘画,离不开多年的学术与造型修炼,为后人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览统筹刘振群表示,像尚老师这样,对艺术始终怀着献身精神,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步履坚实,追索不懈,确立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并取得卓越成果的人,是屈指可数的。他希望能通过这次展览,向大家传递尚老师的这份精神。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周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