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瑶 李焕坤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陶奕燃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广州市两会上,《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愿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面向“十四五”,广州提出了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等15大目标任务。
会上,这些目标成为代表们热议的焦点。未来五年,广州应该如何实现这些“小目标”?多名人大代表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为广州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引进大型龙头企业
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圈
“提神、振奋、有奔头。”看到广州“十三五”时期“成绩单”后,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南粤基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涛用七个字总结了自己的感受。他认为,广州“十三五”的经济指标非常实在,尤其是经历了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后,还能够实现这样稳健的增长,非常不容易。
“广州‘十四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是未来可期的。”林涛说。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广州提出打造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典范的目标。他认为,在经历了“十三五”高质量发展的起步期和加速期后,“十四五”时期,广州应围绕IAB、NEM,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既定目标,继续向前走。
IAB、NEM奠定了广州未来发展的新动能。在林涛看来,广州要想实现进一步的高质量发展,仍需要破解一些短板。“广州上市公司共2万多亿的市值中,细分领域的‘小巨兽’很多,但缺乏大的龙头企业。”
他建议,要逐步凝聚、培育整合大的龙头企业,同时希望以广州的营商环境、金融支撑、区位等优势,引进大型龙头企业,以此带动产业链、产业园、产业研究、产业金融、产业社区等,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圈。
关键词:老城市新活力
坚持走改革之路
广州才能“永远年轻”
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是广州在“十四五”蓝图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保持广州未来发展的活力?林涛认为,广州一定要坚持走改革开放这条路,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科技创新的力度、金融支持的力度。
“广州现在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活力。”林涛说。广州是千年商都,沉淀着千年的故事,在林涛看来,这既是广州的优势,也是需要突破的枷锁。要赋予广州这座老城市以新活力,从老城市的业态到思维观念,都要进行改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林涛看到,广州在“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也提出“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的要求。他认为,改革开放这条路,广州不仅在“十四五”时期要继续走下去,甚至未来再一个40年,仍然要继续走下去。
“活力是可以代谢的,只有用发展的理念、思维,开放的理念、思维,才能真正让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如果广州永远保持活力和激情,就不会掉队,就可以永远保持在第一梯队,永远年轻。”他说,“老城市新活力,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关键词:科技创新
数字经济是广州未来发展的“新赛道”
对于“十三五”时期广州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认为,广州落地了很多研发机构,吸引了不少科技人才,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可以说广州科技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成绩优异!”
规划纲要草案中,广州“十四五”时期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李志坚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广州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将进一步提高,这让他对未来的科技创新发展很有信心。
“广州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里,数字经济被放在了重要位置。我认为数字经济是广州未来发展的‘新赛道’,广州可以依托科创能力,为数字经济赋能,在‘穗芯’、‘智’行、‘智’造等方面发力,构筑数字经济新生态。”李志坚说。
展望“十四五”,广州提出要打造“智慧之城”“创新之城”。代表林涛提出,“十四五”时期,广州发展应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这是我们的短板,也是我们努力要抓住的重点。”
他认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环境非常好,具备产业生态的基础。他建议,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要建立试错机制、容错机制,给科技创新一些空间和时间。同时,在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的大旗引领下,还要以金融作为支撑。“广州金融发展虽然相对快速,但底子较薄,基础较弱。所以未来五年,我们还要紧紧依靠金融的支撑,尤其要依托广州期货交易所,充分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统筹作用,未来会大有可为。”
关键词:文化强市
文化产业要“跨界”
拥抱多个产业
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广州要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这是广州未来五年的十五项主要任务之一。
如何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州市人大代表高玉华认为,要精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给广州市民提供高品质的精神文化服务,高玉华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她认为,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确保文化惠民工程精准实施。“面对群众选择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多样化,建什么设施、演什么节目、搞什么讲座,都要尊重受众需求,把‘遥控器’交到群众手中,让文化惠民叫好又叫座。”其次,要坚持重心下移,让群众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唱主角,努力激发群众内生文化活力。第三,要完善评估机制,把能否用好地方和民间文化资源纳入到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的效果评估体系之中,健全完善基层文化单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情况、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的监督考核机制。第四,要加强人才培养,发展壮大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建立文化惠民“专家库”,带动青年人才成长,解决人才断层问题。
如何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梁丽珍认为,文化也要“跨界”,拥抱高新科技、先进制造业等多个产业。
作为一名广州人,她明显感觉到,过去五年,广州的文化强市建设有了一个质的提升。未来五年,广州的文化产业应该怎么发展?她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也可以像科技创新一样,通过高新科技赋能,用“文化+科技”“文化+先进制造业”等实现产业转化及升级。如传统制造业产品,如果有了文化赋能,产品的价值就会有很大提升。“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一支口红,成为故宫的口红后,价值就不一样了。”
“文化创意辐射到其他产业的作用非常大且非常有潜力。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多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去跨界,扩大其辐射面,实现跨领域融合发展。”梁丽珍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