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回顾过去的一年,备受关注的关键词就是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1月24日下午,在广东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现场,医药卫生界委员纷纷就如何提高重大疫情防控能力提出观点和建议。
“要建立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就必须念好人才工作这本‘经’,始终坚持在‘引人、育人、留人’方面聚力用劲。”省政协委员、省公共卫生研究院院长马文军建议,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疾控中心,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同时改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薪酬待遇。
公共卫生人才建设面临诸多困境
面对逐渐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防治体系亟待建立。公共卫生防治体系需要人才支撑,但当前广东在公共卫生人才建设方面,仍面临诸多困境。
“目前公共卫生人才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防控工作的需要。”马文军说。截至2019年底,全省县区级疾控中心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44.7%,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42.8%,而乡镇卫生院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高达87.5%,技术人员职称近九成为初级及以下。可见疾控体系人员待遇低、职业认同感不强,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此外,人才流失严重,公共卫生体系人才匮乏。马文军指出,近年来,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机构普遍存在骨干人才流失问题,这直接导致了重大疫情防控能力的不足。据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统计,2009-2018年间,全国疾控从业人员减少了4.5%,总量仅18.8万人。
财政保障不足,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待遇偏低是另一困境。马文军认为,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投入不足问题长期存在,疾控中心人员待遇偏低,公共卫生投入占医疗卫生总投入的比重低,公共卫生科研经费投入也明显偏低。
此外,重大疫情防控科研能力薄弱。由于人才匮乏,研究基础薄弱,广东省公共卫生存在科研能力不强、疫苗和药物研发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疫情防控。
同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和研究机构较少,力量分散。科研成果也存在转化不足的问题,公共卫生缺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建设高水平疾控中心,引进高水平人才
对此,马文军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首先,可以整合广东省疾控系统、大学科研单位、医疗卫生等机构公共卫生科研优势资源,成立广东省预防医学科学院,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他建议,省级科研管理部门设立公共卫生专项科研经费,加强公共卫生应用性研究,同时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支持公共卫生机构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充分发挥国家和省公共卫生研究平台的引领、集成、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广东省公共卫生科技创新体系。
平台有了,如何进一步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马文军表示,一方面,可以参照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把省疾控中心和广州、深圳、珠海疾控中心以及粤东粤西粤北部分区域疾控中心建设成为高水平疾控中心,为全省公共卫生安全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网络,加强高水平人才引进。
另一方面,可以在公共卫生机构推行首席专家制度,探索对首席专家薪酬实行协议工资制和年薪制。
在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马文军建议,应切实改善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薪酬待遇。积极借鉴公立医院经验,通过提高基本工资、加大绩效工资激励力度、落实岗位补贴等举措,探索建立符合公共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使从业人员的收入与其创造的社会价值相匹配。
另外,还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转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研判和传播规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问题的人才。
鼓励从事疾控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公共卫生专业授课。加大专科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定向培养基层公共卫生人才。
疾控“老兵”奋战一线,多次建言献策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作为一名从业27年的疾控“老兵”,为了破解复阳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等问题,马文军带领团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出院新冠病人复查核酸阳性人员的传播风险研究,揭示新冠肺炎复阳病例的传播风险很低,为政府防控决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同时,马文军主动参与公共卫生体系改革调研,积极提交社情民意,把提案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基于抗疫工作中的思考,以及在一线听到的呼声,提交了《关于坚持预防为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提案》。该提案入选2020年广东省政协重点提案。
2020年3月,随着全球疫情呈现扩散蔓延态势,我国面临境外疫情输入风险,马文军联合其他专业人士,及时向农工党广东省委会递交《查漏补缺,补齐海外疫情输入防控短板》提案,获得农工党中央采用。
他还动员农工党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支部党员,参加省民主党派《补齐短板,健全优化我省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的联合调研,为广东公共卫生体系发展建言献策。(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