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
通讯员 舒霞
目前,《广州市南沙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规划》正在南沙区政府网站上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征集意见和建议的时间从2021年1月20日至1月26日,期间市民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至nsdzhy_nlj@gz.gov.cn或者拨打联系电话020-39053380反馈意见建议。
南沙种业将朝高端特色发展
《规划》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区农业发展总体目标为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主要目标则为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等。利用“区-镇-村-企”四级监测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8%以上,加强“三品一标”建设,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到2025年,全区蔬菜、水果、水产供应量分别达到78万吨、35万吨、水产16万吨,生猪供应量达到25万头。
同时,南沙种业发展将朝着高端特色方向发展。到2025年,全区种业产值达到7亿元;农业知名品牌达到30个;依托广州市首个渔业院士(刘少军)专家工作站和全国首个数字渔场,着力打造中国水产种业硅谷;开展生猪大数据育种,实现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现代化生猪养殖等。
根据《规划》,在“十四五”期间,南沙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成效明显。到2025年,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0家(其中省级25家),其中产值≧5亿元的12家、1-5亿元的7家、5000万元-1亿元的3家。南沙智慧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推进有力,建立5G农业基地1个、无人作业农场1个。加强与院士工作团队、科研院所、农业高校的合作,发展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在全区推出一批智慧农业工程,以及平台+智慧产业+重要项目工程,实现农业与农村及三产的融合发展。
在全区打造5大农业发展区
在区域布局方面,记者从《规划》中看到,“十四五”期间,全区将综合考虑南沙各镇(街)现有产业基础和农业资源禀赋,打造北部国际种业发展区、东部山地水果种植与节庆发展区、西部农业生产与乡土文化体验区、中部都市农业发展实验区、南部优质水产发展区。
其中,北部国际种业发展区在东涌和黄阁的部分地区,以种业小镇为基础,打造国际种业交易交流与展示平台,形成以种业为核心的金融、咨询、种子监测等配套服务业发展。加快种业小镇的开发与产业导入,支持和推动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东部山地水果种植与节庆发展区在黄阁的部分和南沙街相应地区,将优化荔枝、龙眼等山林水果种植,并结合荔枝文化节、水果采摘等活动,打造成南沙荔枝等名优水果和节庆采摘区域品牌等。
西部农业生产与乡土文化体验区则在榄核和大岗部分地区,在榄核镇打造果蔗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创立特色品牌。利用兰花、多肉等植物,打造主题花卉世界。利用星海故里、香云纱文化,打造乡土文化体验农业等;中部都市农业发展实验区在横沥和珠江街部分地区,以珠江街的明珠现代都市农业实验园为基础,植入节庆、科普等元素,提升都市农业科技科普含量,打造现代农业技术实验田、湾区都市田园休闲地等。
最后,南部优质水产发展区在万顷沙、围垦公司和珠江街部分地区,功能定位为休闲农业、水果采摘、观光农业、水产养殖示范区等全面综合发展的农业发展区,发展特色岭南热带水果生产基地和健康水产养殖基地,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渔旅深度融合,发挥岭南水乡特色优势等。
推进四大平台型项目工程建设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南沙还将推进四大平台型项目工程建设,在南沙自贸区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板块内,开发1-2平方公里,用于农产品加工与贸易合作平台建设;其次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水产交易交流平台,在粤港深度合作园内,开发1平方公里左右,用于粤港澳大湾区水产交易交流平台建设。以南沙渔业产业园为基础,打造湾区最大水产交易平台。发挥刘少军院士团队的平台集聚效应,将其建设成为健康渔业养殖示范引领区、联农带农产业兴旺示范区、渔业加工流通集散中心等。
农科大观园平台型项目则规划在珠江街明珠现代都市农业实验园内,开发0.5-1平方公里,用于农科大观园项目建设。项目将建成集科普教育、体验型、观赏型于一体的农科大观公园,打造农业科普参观、科普讲座、农事体验、蔬果采摘、观赏鱼养殖与休闲观光等功能区。
国际种业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则规划在种业小镇(中化生命科学城)内,开发1-2平方公里,用于国际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种业科技交流平台、育繁一体化示范区、良种选育示范推广基地、国家级种质资源共享平台。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羊城派资料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