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建议激活监督互动,南山法院与深圳卫健委共治问题医院
2021-01-16 12:52 南方都市报
司法建议并不是对有关单位和个人“找茬”,而是给社会现实问题“把脉开刀”。

日前,《羊城晚报》报道深圳建国医院强迫交易案一审宣判后的一段庭外“花絮”:深圳南山区法院在审结个案后,向深圳市卫健委发出司法建议,不仅直指“开发病人”医疗模式害人,而且为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把脉开方”,深圳市卫健委对此予以复函,并逐一制定了监管完善措施。

看个前列腺炎,交费三万五,治个“包皮过长”,掏了两万多……类似的苦主遭遇并不鲜见,而深圳建国医院只是其中一个被司法严惩的罪魁。在几个月前,深圳南山区法院审结个案,以强迫交易罪判处该案多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在一审判决生效后,一份由主审法官参与撰写的司法建议书,向深圳市卫健委提出“发挥日常监管职能,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设立的审核”等一系列具体建议。

应当说,由强迫交易案引出的这份司法建议,深圳两家职责部门的这波互动称得上诚意满满。毕竟,对已经进入刑事追责程序并且刑事判决已出的个案,重新回炉讨论的渠道和机会并不多见。“刑事判决不是终点”,这句话指向的不仅是后续的刑罚执行程序,确实还应当有对刑事案件发生前情的详尽追溯和务实反思,深圳法院与卫健委的此番跨机构交流,值得更多借鉴。

当然,看起来对司法建议中所提之“卫生监管部门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的细节,卫健委方面可能也不乏“委屈”。毕竟按照复函说法,深圳建国医院案就源于其在2018年9月的线索主动移交。但仅凭这一可能的细节偏差,并不能论定个案判决后的司法建议可有可无。恰恰相反,深圳市卫健委围绕司法建议进行了一系列自查、反省与完善,如其负责人所言,“针对民营医院中妇科、泌尿外科的投诉,现在基本没有了”。司法建议这一判决书之外的司法参与社会日常治理的探索,不仅得到了积极回应,而且切实见到了治理实效。

事实上,“发挥日常监管职能”“与网监部门联动,筛查民营医疗机构在网络搜索中‘恶意竞价’”等具体的司法建议内容,也确实打到了民营医院监督治理的“七寸”,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虽然深圳建国医院案确实是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并移交的线索,但检索公开信息也可以看到,成立于2015年的涉案医院,几乎从一开始就持续性处在历次深圳各家医院评比、检查的垫底位置,多次被监管部门通报、警告和处罚,可以说劣迹斑斑。但有据可查的行政处罚信息中对该医院却多是数额不等的罚款。从常态化监管和治理的角度思考,司法建议中提及的日常监管问题,是否也带有对日常行政处罚有效性和案件线索移交的及时性提出的改进建议?

再比如多次引发社会声讨的网络竞价排名问题,在本案中也已经清晰可见。据判决书所载,本案所有患者受损与被侵害,均是自涉案人员“通过百度网络夸大宣传治疗效果,诱导被害人到建国医院就医”开始,而司法建议亦据此提出卫健委与网监部门的日常联动建议。即便医疗侵权恶性案件的后续犯罪行为,追溯到搜索引擎在前端“助纣为虐”的证据存在诸多困难,但从日常监管治理的角度,多部门联动筛查也不失为从源头掐断劣迹医院通过“竞价排名”渠道获客的一个可行思路。

“司法建议并不是对有关单位和个人‘找茬’,而是给社会现实问题‘把脉开刀’”,以司法建议的方式接续社会治理研讨,对犯罪个案的发生做治理维度的复盘,让更多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日常监管的方式第一时间得以解决,尽可能避免刑事惩罚这一最严重手段的介入,客观上也会减少社会整体利益的受损。有价值的司法建议,有诚意的互动与复函,是司法裁量、行政执法等多个常态化的社会监督机制保持常态沟通的具体实践,这样的庭外“花絮”可以说多多益善。

来源 | 南方都市报
责编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