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1月15日,15届131次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广州重点任务是实施包括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洪排涝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搬迁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在内的九大重点工程,涵盖了46项具体任务。《方案》提出,到2023年,9项重点工程建设目标基本完成,防灾减灾防御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治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大幅提升。
《方案》提出,广州将实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对气象、地震、地质、水旱、森林火灾、海洋等自然灾害进行风险隐患排查和调查评估,掌握全市范围的历史灾害信息和重点隐患情况,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全面掌握风险要素信息,形成广州市自然灾害防治区划和防治建议,为广州市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打下基础。
根据《方案》,广州在累计建成森林碳汇30万亩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林分改造和封山育林建设,打造珠三角林相改造样板示范区,开展森林经营重点样板基地建设和珠江口红树林恢复建设,持续提升海珠湿地景观品质。推动海岸线生态整治修复工作,完成海堤达标建设任务69公里。广州还将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25年底前,水土保持率达94.5%。
根据《方案》,广州全面开展全市地震易发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重要公共建筑物抗震、安全鉴定,形成地震易发区重要公共建筑物抗震性能排查、监测、鉴定、加固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镇(街道)人口密集区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村庄人口集中区防洪标准达到5-10年一遇。5年内完成128个内涝风险点整治。推进省、市共建救灾物资储备仓库项目实施,提升市本级救灾和防疫物资仓库面积至7800平方米。2022年底人均避护场所面积达到1.5平方米。(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