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云宣、全碧芳、伍欣
作为广州主城区中面积最大、常住人口最多的市辖区,白云区要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垃圾分类是重要一环。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白云区垃圾分类、减量取得了明显成效,小区、城中村、农村奏响“大合唱”,全区垃圾分类新时尚蔚然成风:镇街垃圾分类示范线路、创意设计的分类投放点成为了城市风景线,抗疫英雄、网红等变身为垃圾分类推广大使,街坊邻里、党员和志愿者“站桶”指导分类投放……垃圾分类正成为白云文明风貌的新名片。
全链条提升
垃圾分类、减量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白云区日产生活垃圾4300多吨,处理压力巨大。因此,“十三五”期间,垃圾分类处理是对白云如何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严峻考验。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白云区扛住压力,在破解“垃圾围城”困境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全链条,通过科学规划和全链条提升硬件设施,解决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白云区投入两亿多元,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进行全链条提升,并为24个镇街配齐了厨余垃圾收集运输车,确保厨余垃圾及时收运、专车专运、日产日清。目前,全区规划厨余垃圾收运线路增至100余条。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白云区24个镇街已配置35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540吨。各镇街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投产运行,力争实现厨余垃圾不出镇街。每天,白云区进入市终端的厨余垃圾近800吨,白云区自行应急处理近200吨,兑现了对市民群众厨余垃圾分类应收尽收的承诺。
与此同时,白云区积极推进厨余垃圾就地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在黄石街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厨余垃圾经过生物降解后,转化成有机肥,用来种农作物;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排入市政管网;产生的废油则可经过加工,变成生物柴油。
白云区还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点“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整治提升,全区新建改建分类投放点、分类收集房2587个,569个居住小区(社区)100%实现楼层撤桶、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分类率稳步上升。
在鹤龙街金碧雅苑小区、云城街保利云禧小区、金沙街金域蓝湾小区等多个小区,投放点都配置有宣传指引、遮雨棚、照明灯、洗手台等。有的投放点还放置有花箱,在投放时间移到一边,非投放时间则挪到投放点前面,让桶点变成景点,远离变成亲近。垃圾分类硬件设施的全面升级,换来的是居民参与度的大幅提高。
如今,全区垃圾分类、减量成效显著。统计数据显示,白云区厨余垃圾日均收运量从2020年1月不足200吨提高到超1000吨,占进入市终端处理总量的35%以上,提前8个月完成2020年市下达的指标任务。同时,2020年1-11月生活垃圾月均收运总量较2018年、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了8.99%、16.10%,垃圾分类、减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全方位覆盖
小区、城中村、农村奏响“大合唱”
张马林阿姨的家,位于金沙街浔峰社区星汇金沙雅筑小区,她在厨房放了两个垃圾桶,桶上注明“其他垃圾”“餐厨垃圾”。每晚8点左右,她都会习惯性地来到一楼的投放点,分类投放垃圾。家住永平街云山居小区的许姨,则习惯每天早上7点30分左右,到投放点分类投放垃圾。
在白云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的569个居住小区(社区)里,越来越多的居民和张姨、许姨一样,已经养成了这样的分类投放习惯。
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二级调研员赵吉林介绍,经过近年来的努力,白云区已经实现全区所有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小区都能严格落实楼道撤桶、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巩固“12步工作法”成果,小区居民分类习惯逐步养成,分类率得到较大提升。
这样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12年,广州就确立了“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的垃圾分类原则。“十三五”期间,白云区响应号召,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宣传引导,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实践。通过多年的宣传发动和积极引导,如今白云区已经形成“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垃圾分类投放原则,“专桶专用、专车专收、专线专运”垃圾分类收运原则,“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兜底”垃圾分类处理原则等方面的共识。
要实现全方位覆盖,垃圾分类不能仅限于小区,城中村、行政村也是“必修课”。白云区是来穗人员居住大区,流动人口量大,出租屋较多,没有物业管理,城中村如何切实落实垃圾分类?2020年,白云区在广州率先全面推行城中村垃圾分类“栋长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具体来说,白云区由栋长负责出租屋的垃圾分类工作,并启用“云村码”,实行“餐厨公交”式收运,还出台了工作指引,让“栋长制”实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明确“不分类,就退租”等举措。白云区还建立了“村社监督房东、房东监督管理者、管理者监督商户”的“强约束”机制,在实现垃圾减量的同时,提高了垃圾分类率,改善了城中村环境卫生面貌。
黄石街马务村就是白云区实行城中村垃圾分类“栋长制”的一个典型代表,其现有村民2000多人,来穗人员2.2万人,出租屋800多栋。该村出租屋栋长王洪波向笔者介绍,实行栋长制后,租户在家中将垃圾分好类,在规定时段投到指定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中,他负责对租户进行宣传教育与监督管理等工作。“随着这个制度的推行,我所负责的出租屋都实现了垃圾减量,‘其他垃圾’从原来一天四五桶减至两桶,厨余垃圾的分类准确率也提高了。”
在农村地区,白云区探索将垃圾分类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步推进垃圾分类,实行厨余垃圾不出村模式,涌现出了太和镇北村村等一批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
此外,白云区还坚持日常执法与专项执法相结合,推进农贸市场、超市、学校、酒店、旅游景点、大型商业体、医院等机团单位,以及餐饮店等的垃圾分类工作落实,逐步形成各行业多头并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全社会参与
“一面旗”引领全民践行垃圾分类
除了需要制度的硬约束,垃圾分类也离不开基层社区的共建共治。近年来,白云区在宣传发动方面不遗余力,“线下+线上”双双联动,发动全社会参与,最大程度争取市民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同支持。
日前,白云区启动了镇街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线路成果展,推动各镇街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白云区还开展最炫垃圾分类体验路线(网络评选)活动,访问人数达480多万人,投票人数达350多万人。此外,白云区还举办垃圾分类新时尚深度体验云直播宣传活动,宣传垃圾分类新时尚,吸引了超过37万人在线参与。
2020年,白云区在各镇街开展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系列巡回宣传活动,发动志愿者,通过垃圾分类主题宣讲、亲子绘画、舞台表演、摊位游戏等形式,将垃圾分类宣传带进了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和网络,覆盖面近3万人。
基层社区的共建共治,自然也离不开党建“一面旗”引领。白云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开展“令行禁止、有呼必应”行动,发动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带头先行,全区共有2.3万名公职人员和4.8万名党员带头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全面推行支部建在业委会、经济社,农村、城中村、社区全覆盖建立垃圾分类党建联席会制度,形成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志愿者“五位一体”联动机制。
在白云区,从党建引领到共建共治,垃圾分类正变成全民践行的新时尚新生活。永平街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线路骑行活动,80多名骑行者身穿蓝马甲,沿着新创建的3000米垃圾分类示范线路骑行,共同为垃圾分类和低碳生活代言。白云湖街辖内的学生和党员居民志愿者齐齐加入“红棉侠”,当起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员、指导员。均禾街通过垃圾分类亲子墙绘活动,将垃圾分类“新时尚”和舞火龙、平和大押、祠堂等“老传统”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居民不忘“老传统”,践行“新时尚”。
此外,白云区还积极贯彻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小区、社区(村居)、镇街、区选聘各级垃圾分类推广大使共143名,抗疫英雄罗炬辉、丁妮丽、陈展标,网红蘑菇头表情包创始人吴武泽等也在其中。赵吉林提到,他们积极参加垃圾分类“站桶”督导、主题宣传及入户宣传活动,是社区群众熟识的“明星”,群众有投诉意见也会跟他们讲,为推动社区垃圾分类和群众习惯养成发挥了积极作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