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任院长怎么看广东画院新址落成?大楼在期盼大师,小我中要有大我
2021-01-03 15:5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我们应该为之高兴,而不是攀比”

文/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周欣怡

2020年12月19日,建设历时超十年的广东画院(新址)正式启用。广东画院(新址)位于广州白云新城文化中心区,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重点工程之一。(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该项目于2005年立项,2009年11月奠基,2013年10月动工,占地19,61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4,693平方米。画院新址的建设资金来源于省级财政划拨,其中一期建设投资27,813万元,二期调概增加投资2,271万元,总投资约3亿元。

广东画院新址局部

广东画院现任院长林蓝多次强调,新址的建成凝聚了画院历任老院长及其所代表的几代画院人不懈的努力。“我只是走了最后一米,连最后一公里都称不上。”

从左到右依次为:林蓝 许钦松 王玉珏 刘斯奋 李劲堃 (莫伟浓 摄)

借此机会,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王玉珏、刘斯奋、许钦松、李劲堃、林蓝等历任广东画院院长。

第三任院长王玉珏:
不应一味向西方艺术靠拢

当初有建设广东画院新址的设想,目的是为年轻人创造一个优良的创作环境,以利于他们交流,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希望新馆启用以后,年轻的画家真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作激情。

期盼他们深入生活,跟上时代,创作出有我们民族精神,让人奋进、鼓舞人心的精品力作,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喜闻乐见。

《山村医生》王玉珏

无论是中国画、油画还是版画,我们画家创作出来的东西要有中国的特色,要有民族的精神。因为民族精神才是我们自己的艺术,才是永恒的。

这些年来,一些年轻画家把国画写真得像照片似的,这些就不是我们中国画的特色。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都是书写画家心中之意气,要与现实物象保持一定的距离。

我们可以向西方学习,但只能是借鉴,是让他们来为我们服务,而不是做他们的俘虏。我非常希望年轻人能够很好地学习中国的绘画历史,了解中西方绘画源流的不同,我们应该保持距离,而不是向他们靠拢。

第四任院长刘斯奋:
要在市场和历史之间取舍

广东一直重视文化硬件建设,目前“三馆合一”等大型文化场所都在蓬勃建设当中。本次广东画院新址落成,我们应该为之高兴,而不是攀比。画院新址是一个案例,在它之后,社会主流文化的其他领域一样会受到重视。

大楼之后,更要有大师。而出大师是人才的问题。

我认为,大师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自己形成的。当然这也离不开客观环境的支持,如何物色人才,给予支持和鼓励都很重要。这需要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我担任院长期间,提出了“学术立院”的宗旨,这些年来也一直坚持下来,值得欣慰。何谓学术?画家应在以美术史为纵坐标、以当代艺术发展视野为横坐标的交汇点上向前走,哪怕前行一公分,这才称得上学术。如果陈陈相因,只作过去的人已经创作过的,就无法显示当代的学术追求。

《碧水春云》刘斯奋

我依然认为,画家要孜孜不倦地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尤其是中国画的画家。中国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当代画家要在艺术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画家不能只埋头画画。

年轻的时候,你也许可以依靠自己敏锐的触觉,捕捉到艺术的闪光点,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文化修养会在创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今天不少画家的画面挺不错,但是画面背后的内涵依然有所欠缺,这涉及创意、审美、眼界,都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同时,现在摆在艺术界面前的,是对市场和历史的价值选择。这两者虽然不是绝对对立,但作为画家始终会作出取舍。如果单纯地迎合通俗的审美,就很可能得不到历史的认可。如果画家追求的是占据历史上的位置,并为之付出努力,这种选择更容易成为高峰。

第五任院长许钦松:
广东应加大力度引进人才

这个项目从立项到建成,经历了十几年,消耗了我很多精力和时间。当时全省七个重点项目,现暂时只有这个项目落地建成。

在此过程中我也会产生各种顾虑,不过还是坚持了下来。我们干事情是为了后来人,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但是“功成必定有我”。最后能够落成,得到了省市各个部门的支持,总共盖了一百六七十个印。想到这里,我的眼泪都快出来了。

广东画院新址的硬件设施在全国还是比较领先的。当时国家画院杨晓阳院长来交流,就问到:你们画室为什么要100平方米这么大?我说千万不要把它看成办公室,它应是一个生产车间。按照国际上的视觉定律,1米的画必须退后2.5米来看,这是正常的。 

《长江揽胜》许钦松

画院的目标是培养名家大师,但画家的成长是分阶段的。年轻时,画家通过精品创作冲刺美展奖项、国家重大题材,到一定的年纪后,要有更高的学术要求,不只用办展览的标准去衡量他。

因此,我认为老中青队伍年龄的配置一定要合理。现在画院整体老龄化,年轻人进来很难。目前在选拔、引进人才方面广东还是比较保守,不如其他地方那么大胆、力度那么大。当时招青年画院画家的时候,承诺过特别优秀者可以选拔进广东画院,但现在还实行不了。

对画家的支持,就是低投入高产出的。我曾以傅抱石先生为例,他一生领到的工资总量,跟他奉献给国家这些艺术的财富相比,只占到几千、上万分之一。这还只是某张画的价值,更别说他整体艺术的审美价值。

所以对于一个画院来说,国家的投入固然是逐年增多,但是从整个文化事业的角度去衡量它,绝对是低投入高产出的。

第六任院长李劲堃:
广东有学术互惠的良性生态

近年来,广东美术事业繁荣发展、高潮迭起。究其原因,是广东拥有一种学术互惠的良性生态。我们有源源不断造血的美术学院,也有专注地区美术创作的广东画院、广州画院。现在各类文化重点工程不断落成、推进,我们将根据广东美术未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物色和引进人才。

作为在画院工作过的一员,我非常期望在这样的新空间里,看到更多的好作品、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活动。

从去年的“广东画院建院60周年优秀作品展”到本次在新址展出的广东画院优秀作品展,都可以看到,广东画院在主流重视程度、创作实力和资源等方面,依然是全国最强的美术创作机构之一。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李劲堃

广东目前正在推动更多文化硬件的更新和建设,广东画院只是其中一个举措。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动“三馆合一”,而广州美术馆也即将落成。这些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将这些好的平台、好的作品向外推广?

近年来,广东通过“大美术”“大文化”的思路和渠道,开展了一系列推介广东地域美术成果的举措,包括百年美术大展、改革开放大展及各种名家大师的梳理研究等,都是有益尝试。

2021年,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将回溯百年来广东艺术家在党的领导下如何用艺术反映时代、记录历史,拓展并进一步确认广东美术工作者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艺术担当和创作力。

第七任院长林蓝:
大画大作是立身之本

画院有了大楼,更要有大作与大家。我们将紧扣重要时间节点,提早谋篇布局,以国家、省部、院藏三级项目培育方式,做好集体大型美术创作、个人专题美术创作项目献礼工程的规划。我们鼓励团队集体合作,着力现实题材精品力作,积极组织建党百年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与广东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集体创作是广东画院、广东美术界的优良传统。我们看到,由老一辈大家关山月、黎雄才等老先生带队进行的集体创作,关注时代主题,提炼岭南艺术语言特色,产生了如《向海洋宣战》《禾香万顷》等经典之作。

相较美术院校的教学本职,创作应是画院本责,画院的机制利于专业创作人员更有条件全身心去进行创作。只有产生相当数量的大作后,方才可能积累出大家,大画大作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梅坚如铁.武汉.2020》林蓝

艺术家要靠作品说话,艺术家要创作属于时代的作品。一方面持之以恒将自己的艺术打磨得更精湛;另一方面要将自身艺术特点、艺术状态贯注入讴歌时代、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宏大创作中,使“小我”里有“大我”,使其从内容到形式具有深度、高度,在当代立得住,更经得起时间考验。

我常想起《美术》杂志老主编王仲的一篇文章题目:画家的天职就是画好画。最重要的是我们心底里面留有一块最单纯的地方,给艺术。

2021年1月3日《羊城晚报》A7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邓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