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今起实行,这本“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你了解了吗?
2021-01-01 12:03 央视新闻客户端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0年1月1日起

我国首部民法典正式实施

这部民法典历时五年编纂

共7编、1260款条文、总字数逾10万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法典化”时代

这两天,在江苏南京、河南郑州等地,一些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学习民法典,迎接民法典正式实施。首部民法典颁布后,各地各部门创新民法典宣传学习方式,讲好民法故事,传播民法知识,推动形成全社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首部民法典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

民法典实施后,我国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同时废止。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王轶:这部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于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所以民法典在今天正式施行,要让民法典所提供的周到而健全的法治保障,能够从纸面上走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间来。

民法典颁布后,最高人民法院即组成工作专班,对司法解释进行全面清理。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郭锋: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颁布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就启动了对现行有效的591件司法解释的清理工作,司法解释涉及到民事、刑事、行政、国家赔偿四个方面。

据介绍,经清理后,与民法典规定一致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共364件,未作修改、继续适用;111件对名称和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后,自1月1日起施行,116件与民法典不一致的将自民法典实施后同步废止。

民法典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离世,都离不开民法典的保护。民法典实施后,我们的生活将带来怎样的变化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新实施的民法典中,“平等”与“保护”是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

民法典实施后,胎儿的利益受法律保护了,胎儿也有了继承权。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降到了8岁,未成年人打赏主播和充值游戏必须退回,宣示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规定成年监护制度,增设专章规定居住权,以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

此外,民法典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回应了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民法典单独设立人格权编,公民的隐私权、肖像权等重要权利将受到更大保护。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侵害个人信息现象,民法典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人肉搜索和短信电话骚扰将承担法律责任,数据、网络虚拟财产将纳入保护范围。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有责任预防性骚扰。

近年来,高空抛物坠物事件造成的悲剧屡次发生,民法典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并细化各方责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民法典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重要举措

我国有民法总则、民法通则以及合同法、婚姻法等多部单行法,那么为什么还要编撰民法典?编撰民法典的意义有哪些呢?我们来听听专家的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王轶:法典的编撰不是一个法律的汇编,法律的汇编就是对既有的法律几乎不加改动,或者只做技术上的改变和调整,然后集合在一起,这是一个法律的汇编。法典的编撰是一个立法活动。立法活动就意味着不能简单地把既有的法律仅作技术性的微调,集合在一起,而是要确立这部法典我们究竟要坚持什么样的立法哲学,采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怎么把这种立法哲学和指导思想要贯穿在法典中间,而且要做更多的实质性的一些改变和调整。

王轶介绍,通过编撰民法典,就能够站在当下,总结历史,面向未来,把制定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民事基本法和单行的民事立法中不够和谐和一致的地方,经过法典编撰让它一致和和谐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王轶:能够把制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可能在价值取向,可能在基本原则,可能在法律规则上有不尽和谐和冲突的这种现象,通过法典的编撰,实现内在的体系和谐,实现内在的逻辑一致。

民法作为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

与国家其他领域法律规范一起

支撑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

是以法治化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迈出的关键步伐

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性法律保障

今天起这些法律也开始正式施行

除了民法典,新修改的国旗法、国徽法、档案法等法律也于今天(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国旗法 国徽法:增加国旗、国徽使用场合和规范

国旗和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代表着国家权威与尊严,是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新修改的国旗法、国徽法完善了国旗、国徽的尺度,增加了使用的场合和规范,明确了监督部门等。

国旗法规定,举行升旗仪式时,应当奏唱国歌。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在场人员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行注目礼或者按照规定要求敬礼,不得有损害国旗尊严的行为。

为加强国旗及其图案使用的规范化,规定不得倒挂、倒插或者以其他有损国旗尊严的方式升挂、使用国旗。不得随意丢弃国旗。大型群众性活动结束后,活动主办方应当收回或者妥善处置活动现场使用的国旗。国徽法明确,公民在庄重的场合可以佩戴国徽徽章,表达爱国情感。

档案法:推动档案开放与利用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新修订的档案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享有依法利用档案的权利。新修订的档案法完善档案管理体制,健全档案管理相关制度,推动档案开放与利用。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保障电子档案、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成果等档案数字资源的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

退役军人保障法:加强退役军人保障体系建设

退役军人保障法也将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明确,尊重、关爱退役军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关心、优待退役军人,加强退役军人保障体系建设,保障退役军人依法享有相应的权益。退役军人的政治、生活等待遇与其服现役期间所作贡献挂钩。国家建立参战退役军人特别优待机制。

针对广大退役军人关心的退役安置问题,法律规定,对退役的军官,国家采取退休、转业、逐月领取退役金、复员等方式妥善安置。对退役的军士,国家采取逐月领取退役金、自主就业、安排工作、退休、供养等方式妥善安置。对退役的义务兵,国家采取自主就业、安排工作、供养等方式妥善安置。

国防法:体现中国国防时代性 正义性 全民性

新修订的国防法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防活动中的指导地位;调整了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增加了军委主席负责制的内容;充实了武装力量的任务和建设目标;明确了重大安全领域防卫政策;充实完善了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制度;强化了对军人地位和权益的保护;充实了对外军事关系方面的政策制度。新修订的国防法体现了我国国防的正义性,充分体现了我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一贯主张。

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