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州艺博院赏"春”:新画展以“明清春天”为题
2020-12-30 21:0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展出明清绘画珍品共50余件,其中半数以上为一、二级文物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通讯员 李偲毓

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惠风和畅——明清春天题材绘画展》,于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一楼中国历代绘画馆展出。

一年之计在于春。历代与春天、春节相关的风景、风物、民俗、日常生活等题材的绘画不胜枚举,《惠风和畅——明清春天题材绘画展”》特别从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明清时期绘画中,精选了大量与春天相关的古人迎春祈福、咏春雅会、赏春骋怀等题材作品展出。

岁朝图(清)  永瑢  纸本设色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古代画家笔下的春天

本次展览以春天百花盛开、奇花异草清供案头、农夫春耕放牧、文人雅士游春雅集等题材的明清绘画,力图从风俗、风物、风景等方面,展现古代画家笔下生意盎然的春天。

古代新春佳节有傩祭、扫尘、宴会、祭祖、换桃符、贴门神等风俗,总离不开辞旧迎新、驱邪消灾、拜神祭祖、祈年纳福等内容。传统中国画中的《岁朝图》作为这一时节的应景之作,以蔬果、仙花、瑞草、美器、奇石、文房等入画,以“清供”之名祈福迎祥;也有描绘辞旧迎新的庆贺祝拜场景或风物,展现新年的祥和热闹。

本次展览的第一部分——《风:迎春祈福》,主要就是展出明清时期的岁朝题材作品。

曲水流觞图(清) 苏六朋  绢本设色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早春时节外出郊游踏青、暮春三月上巳节举办祓禊活动,自古盛行。从民间祓禊活动演变而来的“兰亭修禊”等雅集活动,为这一节日注入了文雅情调。东晋王羲之一篇流芳千古的《兰亭序》更是让“兰亭修禊”、“曲水流觞”也成为中国画中表现春景特有的题材。

因此,展览的第二部分是为《雅:咏春雅会》,展出古代文人游春、修禊题材的作品。

第三部分是《颂:赏春骋怀》。这一部分主要以春天花卉、山水为展品,呈现古代画家所描绘的春天景物。

北宋画家郭熙认为,因风雨明晦、四时朝暮的不同,画家笔下的山林也应有不同的气象。

春风和暖,春光骀荡,令人身心舒畅。以情观物,在这种图景中出现的点景人物也应该是欣悦舒和的。他们或郊游踏青,或渔唱,或渡水,或归牧,或耕锄,构成春天特有的图景。

江南春色图(清)  杨晋  绢本设色   广东省博物馆藏

珍品汇聚迎新春

本次跨年迎春展览作为广州艺术博物院2021年的第一个新展,作为主办者的双方诚意十足。展出明清绘画珍品共50余件,其中半数以上为一、二级文物。

永瑢(1743—1790)为乾隆第六子,工诗善画。这次展出他的作品《岁朝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是本次展览“岁朝”题材作品中较为特别的一件,描绘北方人家辞旧迎新的场景,题材是描绘辞旧迎新的庆贺祝拜场景。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受历代画家的喜爱,成为画家乐此不疲的创作题材。本次展览有几件作品便取材于“桃花源”故事。这些作品各有特色,有忠于文本、以画叙事的长卷,也有截取故事中的精彩片段创作的小品,更有跳出文本、将“桃源”意境进行延伸而创作的山水画。

桃花源记图(清)  李含渼  绢本设色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其中,黄璧《陶渊明诗意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就是比较完整再现《桃花源记》的作品。此作以人物的组织和故事的传达为主要内容,通过长卷的形式,分段展现诗文中的不同场景。整件作品布局规整严谨,每个情节间以近景处体量较大的山石为间隔,巧妙的划分了故事的不同部分,笔墨工整细腻,设色淡雅。

画家画的虽是“桃花源”,桃花却没有如其他同类题材的绘画一样占大比重,只作为点缀出现。画家以人间烟火气息的渲染,表达了对理想田园生活的想象,使这件作品没有遥不可及的仙气,反让我们更觉亲切。

此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清代江浙及广东等地的重要画家创作的春景山水画。如张翀、祁豸佳、黄璧、王翚、恽寿平、董邦达、袁江、黎简、苏六朋等。

青绿深山游春图(清)  苏六朋  绢本设色   广东省博物馆藏

苏六朋(约1796—约1862),是清代广东重要画家。他绘画风格多样,工细粗放兼善,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多种题材。这次展览展出的《青绿深山游春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描绘的便是罗浮山桃花溪一带的情景。

画上有作者题诗:“溪上桃花无数开,花间春水绿于苔。不因渔艇寻源入,争识仙(家)避世来。翠雨流云连玉洞,丹霞抱日护瑶台。山中旧侣时相约,约我来春载酒回。”说明画家此作是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来描述春天时节罗浮山桃花溪一带宛如世外桃源般的景象。(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