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图/视频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曾育文(除署名外)
精彩内容点击视频观看↑↑↑
鹅黄色的外立面、古典复兴的柱廊、巴洛克式的弧形窗套、新艺术风格的铁艺栏杆、仿中国传统建筑的檐口……近日如果路过广州市荔枝湾,很难不被路旁一座风情十足的西式洋楼吸引目光。这是刚完成修缮不久的陈廉伯公馆。
陈廉伯公馆位于龙津西路沙地一巷36号,已有百年历史,其内的大型螺旋楼梯曾被誉为“广州最美旋转楼梯”。然而因维修不当、自然侵蚀等因素,公馆长时间被荒废。
2016年,荔湾区政府委托建筑团队进行修缮设计,在日前修缮完成。公馆修复难度如何?何时面向公众开放?将作何用途?12月24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进陈廉伯公馆了解情况。
耗时四年
最大限度“修旧如旧”
陈廉伯公馆曾经的主人陈廉伯,是中国第一代民族资本家陈启沅后代、租界洋行买办及广州商团首领。1920年,陈廉伯在沙地一巷新建西式花园洋楼一座,成为陈氏参与广州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粤系、桂系军界高官云集。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被用作广东省水利厅宿舍。2010年,实施荔枝湾涌揭盖复涌工程时,水利厅职工迁出,此后该建筑处于闲置状态。
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二级调研员江伟辉介绍,之所以一直没有开始修缮,是因为公馆建筑内部破损严重,原貌难以辨清,“职工宿舍时期除了在建筑内部加建分隔空间的墙体外,原建筑的四坡屋顶被改成平屋顶,花园的部分园地被加建乱建,地板、门窗、灰塑等破坏都很大,修复难度极高。”
为了达到“修旧如旧”的目标,建筑团队进行了全方位考究,最明显一个变化就是外立面。从职工宿舍时期的照片可以看到,公馆外立面为水刷石,如今却被改成鹅黄色的涂料,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在对墙面进行揭层分析时发现原来的颜色是黄色的,而且从陈廉伯公馆黑白老照片可以看出,整个公馆包括檐口灰度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公馆外立面都是一个颜色。我们在调制黄色的时候也对色彩做了黑白处理,找到最接近老照片灰度的色调,最后确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黄色。”江伟辉表示,研究后也发现陈氏曾在当时法国殖民地越南呆过,而法国殖民地建筑很多是全黄色外墙,“这就从侧面佐证了陈廉伯公馆很可能是黄色立面。”
大型螺旋楼梯也是建筑团队花了大功夫修复的地方。江伟辉介绍,螺旋楼梯踏面及踢面保存较好,但栏杆残损严重,大部分缺失,“因为螺旋楼梯的栏杆带有曲线和纹饰,没有成品,只能靠施工单位现场做,工艺难度非常大,前后花了4个月才修复好。”此外,蓝白色花砖局部缺损,因为已经没有成品,需要重新生产,花费不低,也很考铺贴功夫。
但记者发现,陈廉伯公馆也出现了一些现代元素。在公馆天台,可以看到透明的玻璃搭配极细的栏杆,荔枝湾风光一览无遗。江伟辉告诉记者,原本陈廉伯公馆为坡屋顶,但在职工宿舍时期被改为平屋顶,拆掉会对公馆结构有较大破坏,于是予以保留,“因此我们决定在屋顶四周加设玻璃,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同时对公馆外观影响最小。”
未来修缮前后花园
整体或将做公共用途
江伟辉认为,陈廉伯公馆是广州近代最早兴建的西式花园住宅之一,融合了中外建筑技术,是研究广州近代社会和近代住宅的珍贵材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比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房间的天花有很多气孔,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留下的,在考证之后我们发现这些气孔承担隔热的功能,这就体现了前人建筑的智慧。”此外,考证过程中,建筑团队发现陈廉伯公馆设半层地下室,首层平面比地平面高2.16米,使人日常活动的空间远离地面,有助于防潮;该建筑濒临河涌,雨季之时河涌上涨,地下室的墙面均用坚固的麻石砌筑并且设可密闭的铁铸小窗,有助于防洪。
江伟辉介绍,陈廉伯公馆的修缮属于万科永庆坊项目的配套工程,“这种模式类似于‘公建配套’,在建筑修缮上还是少见的。”江伟辉说,“陈廉伯公馆的修缮一方面是展示留住历史、展示西关文化魅力,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这一建筑带动周边老旧建筑的修缮与活化利用。”据透露,接下来建筑团队将对陈廉伯公馆的前后花园进行修缮,并研究如何活化利用,面向公众开放,“我们倾向做公共用途,但具体还要再研究讨论。”
下午三时的阳光,将枝叶的影子斑驳地投射在鹅黄色的明亮外墙,路过的刘女士举起手机记下这刻的美,“我从小就在附近长大,一直觉得这栋建筑荒废了很可惜,虽然残旧但还是看得出它的气派。现在终于修复完成了,漂亮了很多。我希望可以早点开放,做些历史介绍,让我们和年轻人留住记忆、记住乡愁。”(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