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已建成碧道513公里,明年再建300公里以上
2020-12-24 23:0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多重治水手段让更多地方有水可赏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 通讯员 赵雪峰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喻

12月24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广州全市治水工作集体采访获悉,截至2020年底广州已建成碧道513公里。碧道网络不仅覆盖市区珠江河道两段,还延伸至河涌近源头的位置。有的地方尽管不是碧道范围,也因有效的治水手段变身“赏水点”。据悉,广州将以保持和提升水质及提升涉水公共安全等两项工作为抓手,持续将清澈的水打造成广州名片。

广州“赏水点”越来越美

今年广州新增多处“赏水点” 

海珠区的阅江路碧道,位于阅江路琶洲会展中心对出的珠江岸线上,于今年夏天投入使用,是目前广州功能最齐全的碧道。该碧道集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有轨电车道等“五道”于一身,既方便市民游客赏水,也方便大家慢跑漫步及骑行。记者12月24日下午在现场看到,不少市民游客在阅江路碧道赏江景。

阅江路碧道集“五道”于一身

很多人都知道车陂涌流经天河区车陂,但未必知道它的源头在渔沙坦附近的龙洞水库,那边还有车陂涌的支流欧阳支涌。记者12月24日在天源路与华南快速干线交界附近的广东树木公园看到,车陂涌上游主河道与欧阳支涌在公园范围内交汇,车陂涌碧道也在今年延伸到这里。清澈的河涌水,伴随碧道工程重新整修的涌边步道及绿化带,改善了广东树木公园和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车陂涌上游众多场所的景观。

车陂涌上游主河道与欧阳支涌在广东树木公园内交汇,改善了周边景观

广州可以赏水的地方,远不止513公里碧道所筑之处。位于海珠区的庄头公园,依北降涌而建。从今年7月起,北降涌拦污闸保持长期开启状态,提升了河涌水的流动性,随着河涌两旁绿化的提升,市民和游客可在庄头公园“赏水”。对于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的学子来说,而今无需离开校园也可以“赏水”。流经该校内的合益围涌,正以清澈的涌水和两岸绿植提升着该校环境。在2020年汛期导来前,位于海珠区最东端的新洲社区居民,因珠江堤岸防护工程(黄埔涌口至海军码头段)的完工,收获了一处站在堤顶可远眺长洲岛、走下堤边则有全民健身设施可用的滨水岸线。

流经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的合益围涌提升了校园环境

多管齐下 让更多临河地带实现价值提升

记者获悉,广州今年新增的不少“赏水点”,本身就是临河地带,有的原本已有一些亲水设施。在多重治水措施作用下,这些以往仅有临水位置但难言“赏水”价值的地方,今年实现了“价值提升”。

“我们把一些新的规划理念和更多的文化味道融入碧道建设,让广州碧道不仅只是沿江而建的道路。”参与广州阅江路碧道和海珠湿地碧道设计工作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主创设计师郑庆之告诉记者,阅江路碧道除了有“五道”,还有其他以前临江设施上少见的规划设计和“城市家具”:如碧道空间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规划设计;为了让市民游客通过逛阅江路碧道即可获知海珠区及广州市的历史文化内涵,该碧道上就配置了以海珠历史文化古迹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长廊,以提升碧道文化气息。

碧道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想要“有水可赏”,水质必须清澈。记者从广州市水务部门获悉,广州在2019至2020年间,新(扩)建污水处理厂18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99万吨/日,目前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约769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因硬件设施的提升而增加,针对污水收集处理的治水手段也被大量采用。广州市天河区水务局工作人员李淳钊12月24日介绍车陂涌上游整治情况时提到,车陂涌如今全流域排水单元雨污分流实施率已达到70%,“以前河涌的水发黑发臭,再好的临水设施都没人愿意来。现在涌水清澈了,不仅有更多人愿意走近河涌,连涌里都多了不少鱼群。”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浩霖在谈到合益围涌整治时表示,整治成果远不止“可以赏水”,“整治工作围绕排水单元达标工作进行,大学校园内不少雨污管道的混接现象,被施工人员发现纠正,减少了流入河涌的污水。”

海珠区庄头公园里的北降涌,市民和游客可在庄头公园“赏水”

“以前不仅水脏,还有安全隐患。”广州市水生态建设中心副主任刘哲在介绍北降涌“闸常开”情况时告诉记者,由于河涌上游雨水污水混排,为了减少对北降涌下游和珠江后航道的污染,北降涌排污闸此前只能常闭。一旦遇到暴雨便会排水不畅,导致北降涌流域的南边、基建、庄头等社区“水浸街”。如今经排水单元达标改造,通过排水管注入北降涌的更多是雨水,排污闸无需为了挡污水而常闭。“不要说‘赏水’,以前有的居民可谓‘谈水色变’。”广州市珠江堤防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洲社区在台风“天鸽”和“山竹”吹袭下均遭遇“水浸”,2020年汛期前落成的珠江堤岸防护工程(黄埔涌口至海军码头段),提升了新洲社区的防洪能力。

明年广州还将建设300公里以上碧道

广州市水生态建设中心副主任资惠宇12月24日表示,2021年广州还将计划完成300公里以上的碧道建设。广州的碧道建设,日后将遵循“安全”和“水质”两大原则推进,作为临水设施,如果评估后发现存在涉水安全隐患,则相关水体未必会选择建设碧道,或者要求建设管理方需对影响公共安全的地方进行整改。“如果建好之后水质下降,也是不行的。”资惠宇表示,对于经巡检后碧道范围出现水质不达标的水体,广州市水务部门也会要求相关责任方进行整改,确保市民游客安全赏水、赏清澈的水。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