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十三五”交出高分卷,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2020-12-22 18:5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2016-2019年,南沙区经济年均增长10.3%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 
通讯员 南宣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位于珠江出海口,一颗湾区明珠正冉冉升起——广州南沙。这里方圆100公里范围内汇集了大湾区全部11座城市以及五大国际机场,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

碧水蓝天绘就南沙最幸福的底色

“十三五”规划即将胜利收官。五年来,南沙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五年来,南沙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让“南沙样本”走向全国;五年来,南沙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书写了一份高分答卷。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的征程,南沙正扬帆起航。下一个五年,南沙将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广深“双核联动”的时代机遇,奋力推动南沙“三区一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经济高质量发展韧性强

“十三五”时期,南沙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大力开展首创性、差异性改革,推动自贸区改革创新走在前列,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2016-2019年,南沙区经济年均增长10.3% 。五年来,南沙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总额、进出口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预期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南沙取得令人惊艳的成绩背后,是南沙经济保持高质量稳步发展,基础更夯实的结果。五年来,南沙突出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发展导向,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其中,汽车产业集群成为全区首个产值规模超千亿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019年汽车制造业总产值达1153.67亿元,汽车总产量达67万辆。形成以广汽丰田为龙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扩展发展方向的产业集群。

目前,南沙已形成了以汽车制造、重型装备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为支柱的产业集群,正在打造黄阁汽车工业产业园、龙穴修造船及海洋工程一体化基地、大岗先进制造业基地、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基地为载体的先进制造产业体系。

2020年9月,美赞臣跨境中心落户南沙

同时,南沙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成长。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南沙已落户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院智能软件研究院等4个综合性人工智能产业平台,集聚亚信、暗物智能等230多个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企业,目前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新兴集聚地。

在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南沙经济因为有实力更显韧劲和底气。2020年以来,南沙上下一心迎难而上,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

疫情发生以来,南沙迅速拿出硬招实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稳定经济基本盘,南沙主动打出稳预期政策组合拳,制定“关爱企业10条”“提振经济37条“数字经济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从物资、人员、资金等全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南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0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全市第一。

“南沙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好整合珠三角资源,更可以通达全球,疫情大考之下,南沙本色彰显,这坚定了我们将总部搬到南沙的决心。”广东宝乐机器人董事长王立磊表示,去年宝乐机器人原始设计制造商出口量全国第一,今年在南沙大岗开工建设全新基地。

创新驱动加快实施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经济发展的底气和韧劲依靠什么?南沙给出的答案是创新。“十三五”时期,南沙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互融互促,着力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去年,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的南沙科学城,让所有南沙人振奋。这座科学城旨在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粤港澳三地创新合作,主要面向深海、深空、深地等科技前沿领域布局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引导全球创新要素在南沙科学城集聚,构筑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开放创新高地。

如今,这座科学城正以惊人的速度建设着。中科院明珠科学园一期项目建设已全面铺开,3个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动工建设,已集聚10多家中科院系科研机构及创新平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动工建设,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汇聚16个院士团队,华南技术转移中心进驻700多家科技服务机构……

南沙科学城科创交流中心效果图

就在12月14日,2020“链接世界 智汇南沙”人才系列活动在广州南沙拉开帷幕,会上,南沙正式发布《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集聚国际英才20条措施》,面向全球发布国际英才需求榜单,广纳天下英才。

12月18日,2020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2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开幕。在南沙专场推介会,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小马智行等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一同亮相,向海外人才抛出“橄榄枝”,1559个优质岗位虚位以待。

“如今,南沙正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枢纽节点、广州“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主阵地和广州科技创新轴核心极点。这是南沙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被赋予的机遇。”南沙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沙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连续3年保持3%以上增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不仅如此,为保障创新源泉持续不断,南沙建立了一套制度创新促进体系。

——2019年4月,南沙发布国内首个自贸区制度创新地方规范性文件《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制度创新促进试行办法》。从机制体制上保证南沙的创新动力源源不断,采取奖励机制和容错机制并行的办法,鼓励南沙人大胆试,往前闯。

——2020年,南沙再次发布全国首个突破性改革创新程序规定《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突破性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程序规定》,有力推动区内创新主体单位协同创新、有效联动,形成了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良好氛围。

源源不断的制度创新成果在南沙诞生。全国首创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在上海、前海等多地推广实施;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15个工作日内,带设计方案项目实现“交地即开工”;推进“三大全球”创新项目,全球溯源体系涵盖全品类、全贸易方式,全球14963家企业参与……

据统计,南沙目前累计形成68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1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202项在全市推广实施。

无论是世界500强企业,还是怀揣热情和梦想的初创企业,纷至沓来的企业,就是这些制度创新成果落地的最好成绩。截至目前,南沙已有189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今年前十月,南沙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达17个。2014年至2019年,南沙区内注册企业由8400户增加到12.4万户,年均增长71.4%。

综合性门户枢纽能级全面提升

南沙还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深化与港澳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与经贸往来。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运枢纽、国际新型贸易枢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等门户枢纽功能不断强化。

南沙,方圆100公里范围内汇集了大湾区全部11座城市以及五大国际机场,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近年来,无论是轨道交通还是高快速路,无论是连通广州、还是以南沙为枢纽拉通珠江口东西两岸,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广深港客运专线深茂铁路先行段今年7月开工、连通珠江西岸的南沙港铁路货运功能部分预计今年完工、地铁18号线一期明年开通运营……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南沙,正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设起一座座跨江大桥和一条条城际高快速路网,打造一个“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国际航运枢纽能级不断提升。南沙港区三期、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竣工投用,南沙港区四期、南沙港铁路等项目加快建设,至2020年9月底,南沙港区累计开通146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其中国际航线114条,较2015年分别新增58条、52条。2019年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3.32亿吨和1676万标箱,比2015年分别增长20.7%和50.4%,集装箱吞吐量占广州港全港比重超过70%。

广州港南沙港区

开放发展、连接世界,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南沙的使命所在。CNBC全球科技大会连续三年在南沙举办,从南沙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永久落户南沙的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7届全球年会首次在南沙举办……越来越多的国际权威组织、机构对南沙表示青睐。

国际金融机构纷纷以实际行动投出“赞成票”。五年来,国际风险投资中心、汇丰全球培训中心、全国首个线上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等相继落户,上交所粤港澳大湾区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已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资产转让、境外机构人民币衍生产品等多项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近4000亿元,南沙自贸片区内企业已累计开立FT账户1372户;累计开展153架飞机租赁业务和72艘船舶租赁业务,初步成为中国融资租赁第三极。

此外,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粤港深度合作园起步区建设已启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加快建设;积极推动规则衔接,与暨南大学合作共建全国首个常态化粤港澳规则对接平台;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等平台落户,建成一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入驻215个港澳青创团队,率先实现“港人港税、澳人澳税”……

当前,南沙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外开放“引力波”不断释放,伴随着国际权威机构、组织落户,全球创新要素正加速向南沙奔涌而来。

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显现

蓝天下,蕉门公园两岸绿树成荫、碧水流过;在不远处的凤凰湖公园中,原本的古老采石场摇身一变成为亲水乐园,不少市民携家带口在栈道上亲水观景、拍照留念……“十三五”期间,南沙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碧水蓝天绘就南沙最幸福的底色。

买菜,家楼下就有两个菜市场;购物,家对面就是大型商场;散步,家门口就是依河而建的公园;健身,步行十分钟即到南沙体育馆……在南沙蕉门河社区,人们已经开始享受便捷的“15分钟生活圈”。

蕉门河社区以前是一片荒地,如今在社区15分钟步行可达的范围内,配备了商场、菜市场、地铁站、公交站。

不仅如此,在教育方面,广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学校、广州二中南沙天元学校、广大附中南沙实验学校、湾区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等名校南沙校区已经正式招生,执信中学南沙校区正在加快建设,美国林肯中学、英国国王学院学校等国际知名学校已经落户。

南沙新图书馆落成,公共配套服务不断完善

在医疗方面,南沙引进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口腔医院等7所国家、省市三甲医院落户。

做强公共服务配套资源的效果正在显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南沙就业生活。人才来了留得住、住得下来、住得舒心。

来自澳门的杨诚在南沙实现在自己的跨境电商宏伟大计,最近相继和马来西亚、泰国当地政府签约,将自己对于数字经济的设想一点点变成现实;在暨南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香港姑娘杨眉和爱人携手,在南沙做成大湾区首单艺术品保税业务,将所爱的事物以创新的模式带入大湾区核心;澳门青年刘延鑫一毕业就考到南沙产业园管理局,成为广州首批港澳籍公职人员之一,他说这份工作给他带来满满自豪感,用每日平凡的工作拼凑出粤港澳大湾区蓝图的其中一小块;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香港青年黄裕媚的“小目标”,但她在广州南沙提前实现了,共有产权房政策令她毫不费力享有自己的梦想寓所……

湾区南沙,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大湾区青年实现梦想的地方。

“十三五”数读南沙:

2016-2019年,南沙区经济年均增长1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0%和10.6%,提前一年完成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服务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405.61亿元提高至2019年的918.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18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8年达到51%,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2019年全区财政科技投入达22.5亿元,为2015年的4.23倍,带动全区R&D经费和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速,由2015年的2.6%提高到2019年的3.01%。

2019年全区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0687件和6461件,是2015年的5.45倍和5倍。

2019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137.8亿元,占广州全市21.4%,2016-2019年年均增速8.7%。

2019年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3.32亿吨和1676万标箱,比2015年分别增长20.7%和50.4%。

2016-2019年,融资租赁企业数量由108家增加到2200家,占广州市80%以上。

截至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653家,为2015年(76家)的8.6倍,年增长53.7%。已集聚创新平台335个,孵化器11家、众创空间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占全市的1/5。

截至目前累计形成68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1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202项在全市推广实施。(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