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势观察 | 创赛在南沙的第五年:港科大和南沙科创合作走向纵深
2020-12-21 15:2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2016年开始,创业大赛走出校园,总决赛落户南沙,面向全球征集优质的创业项目,帮助创业者的持续成长搭建孵化平台。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豪
通讯员 罗瑞娴、谭尚琨
图/受访者供图

12月20日,2020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下称“创赛”)全国总决赛在广州南沙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共设北京、深圳、广州、珠三角、中山、佛山、香港、澳门八大赛区,共有1826个创业项目报名参赛,经过近一年的激烈角逐,由思坦科技获得本届大赛的总冠军,独揽现金100万元!

自2016年来,创赛总决赛移师南沙,将参赛团队范围从香港扩充到世界各国,每年全球科创精英团队会师南沙,角逐百万现金大奖。活动还举行香港科大2020“十大准独角兽”颁奖庆典,这十家估值在10亿-100亿人民币之间的准独角兽将部分入驻南沙,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同发展。

愿意扎根南沙拿下冠军宝座

“从全球1800多个团队夺下唯一一个冠军席位,拿到百万现金,真的是运气使然!”今年创赛的总冠军思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召军肩上系着金色肩带,兴奋地接受记者采访。该项目应用最高端的Micro-LED半导体技术解决“烧屏、耗电、笨重”等痛点。刘召军表示:“当今人人离不开手机,这样的技术将大有市场。”在总决赛现场,刘召军在QA环节时表示希望扎根广州,扎根南沙。

据悉,自2011年至今,“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已经举办十年。秉承浓厚的科研基因和文化底蕴,赛事10届以来,共计有5803个项目参赛,培育出了众多优秀的创业公司及创业家,其中,大疆无人机、云洲无人船均为第一届参赛项目。2016年开始,创业大赛走出校园,总决赛落户南沙,面向全球征集优质的创业项目,帮助创业者的持续成长搭建孵化平台。

香港科大(广州)系统枢纽署理院长、2020全国总决赛执行主席李世玮表示,创赛过去五年来一步一脚印,逐步渐进。通过创赛发掘人才和团队 ,有潜力的团队受邀进入孵化器,经过两年左右的孵化,再将团队往产业方面推。

南沙喊准独角兽“回家”

香港科大2020“十大准独角兽”颁奖庆典在12月20日晚举行,晶科电子、云深互联、极目生物、AutoX、慧•科技、开思、普渡科技、李群自动化、华科创智、云洲智能摘得“十大准独角兽”殊荣。这十家准独角兽科创企业的公司估值在10亿-100亿人民币之间,均是香港科大师生创业项目或曾经参与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的创业项目。同时,均在某一个细分科创领域具有独特的领先优势。

提起这些准独角兽,李世玮也表示,有些“弯道超车”的团队在创赛创立之前就独立创业,如今已经成为准独角兽,我们这次也邀请他们“回家”到创新工场来。

赛事还为参赛团队提供强大的产业资源链接,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与部分“香港科大2020十大准独角兽”企业、2020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全国十强团队在当天签署了南沙粤港澳(国际)创新工场相关入驻、合作协议。同时,南沙区对创新工场每个新引入的高端团队都将给予一次性70万元的经费补贴。

霍英东研究院创新与市场部、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负责人卢志强表示,创新工场着力为解决港澳创业团队在南沙落地、融资上的难题,也将背靠港科大工学院、理学院、商学院的教授和人脉资源,为企业提供人才、科研、资源的赋能。

据悉,自2015年在自贸区挂牌仪式上授牌成立,创新工场发展5年多以来共举办70余场创新创业培训交流活动,粤港澳青年参与人数超过5300人次。截止目前,创新工场累计签约服务入驻初创项目72个,目前在孵团队二十多个,香港项目及团队11个。研究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虚拟现实互动、即时分子诊断、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等科技创新创业领域。

港科大和南沙共促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和广州南沙的合作源远流长,硕果累累。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表示,借助创赛十周年这个契机,研究院和南沙区政府将在创新创业方面有进一步的深度合作。未来将重点引入有明确产业化前景的高端科研团队及项目落户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积极推动入驻高端团队在南沙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创业项目在南沙进行孵化,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技术服务促进地方产业和经济加速发展。

据介绍,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在2007年扎根南沙以来,一直坚定地走在在产学研创的道路上,从当初的二三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两百五十多人的团队。霍英东研究院已经累计为400多家内地企业,主要是大湾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关键技术开发,累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共700多项,项目合同经费总额约为6亿元,带动科研项目总投资超过11亿元;获得了16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5项。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在2022年9月正式招生,落地庆盛区块,今年7月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根据港科大(广州)建设设想,未来两校将实现学术双轨发展、学位课程不重叠、双校互补共长、协调组织文化,两校可在一天内轻松往返,可互相利用互补的实验设备。

“届时,研究院会纳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作为其中一个学院,也会搬到校园里去,主要面向应用型研发和科创。”李世玮如此表示。(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