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访谈|林蓝:广东画院有了大楼,更要有更多大作大家
2020-12-21 13:0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总投资约3亿元的广东画院(新址)正式启用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2020年12月19日至2021年3月30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画院主办的广东画院优秀作品展在广东画院(新址)举行。

举办本次展览的广东画院(新址)位于广州白云新城文化中心区,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重点工程之一。据悉,广东画院(新址)于2005年立项,2009年11月奠基,2013年10月动工,占地19,61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4,693平方米,总投资约3亿元。

广东画院(新址) 受访者提供

经过十多年建设,广东画院(新址)于2020年9月30日竣工,并随本次展览正式启用。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画院(新址)建成凝聚了历任老院长王玉珏、刘斯奋、许钦松、李劲堃及其所代表的几代画院人为之的不懈努力。

在采访中,林蓝多次强调:“我只是走了最后一米,连最后一公里都称不上。”(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大画大作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羊城晚报:广东画院新址终于投入使用。它将在未来为广东美术提供什么?

林蓝:未来,广东画院将围绕“1+3”工程,即大楼、大作、大家、大活动,依托刚刚落成的广东画院新院这一全国瞩目的文化强省重大标志性建筑,以推出广东精品力作、造就岭南名家大师为目标,以重大艺术活动为抓手,重点实施“1新址+3院+3基地”计划。

首先,着力建设广东画院研究院(60岁以上)、广东画院(在职画家)、广东青年画院(45岁以下)三大平台,开展岭南老中青美术大家推培计划,针对德高望重的代表时代、代表广东的艺术大家,以大力度、深研究、广传扬,锻铸广东美术高峰。

同时,力推一批德艺双馨的广东艺术中坚精英,培养一批创新力强的广东优秀青年艺术后备人才,并面向我省各地市开展创作培训培育工作,将广东画院新院打造成为广东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重要基地、广东青年美术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广东基层美术人才培训重要基地。

羊城晚报:近年来,广东画院集体主题大作引人注目。大楼、大作、大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林蓝:画院有了大楼,更要有大作与大家。我们将紧扣重要时间节点,提早谋篇布局,以国家、省部、院藏三级项目培育方式,做好集体大型美术创作、个人专题美术创作项目献礼工程的规划。鼓励团队集体合作,着力现实题材精品力作,积极组织建党百年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与广东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通过开展实施系列工程,将画家的思想统一到学术上来,真情投入,倾力创作,着力提高艺术质量与社会效益,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并有着鲜明艺术特色的精品力作。

展览现场

我们想每年都根据所在年度国家重要历史事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一至二件大型集体创作,就像今年特邀粤港澳大湾区、深珠汕厦经济特区国画名家与广东画院全体国画家共同参与所作的十六米大型主题创作《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其中包括四位港澳地区美协主席,及四位深珠汕厦经济特区美协主席。

由最年长的40后作者至最年轻的80后作者,年龄跨度近40年的来自广东、香港、澳门及来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22位老中青艺术家们,共心共力,以盛世丹青构建南中国改革开放巨幅时代画卷,以独特艺术风貌展现经济特区40年建设成就这一内涵宏大的历史主题。

其实集体创作是画院也是广东画院、广东美术界的优良传统。我们看到,由老一辈大家关山月、黎雄才等老先生带队进行的集体创作,关注时代主题,提炼岭南艺术语言特色,产生了如《向海洋宣战》《禾香万顷》等经典之作。相较美术院校的教学本职,创作应是画院本责,画院的机制利于专业创作人员更有条件全身心去进行创作。只有产生相当数量有质量有份量的大作后,方才可能积累出大家,大画大作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沿着画院主流传统走下去

羊城晚报:当代的艺术创作很多元,有很多面向,您觉得画院体制的创作还能不能代表一个地区的创作水平?

林蓝:生活是多元的,艺术也是多元的。以水系作比,每一个艺术体系都有其主源,主源线体现的是这个艺术体系的主旋律,主源线上的样式决定了整个体系的基调,同时主源会分出众多支流,支流线上的样式总存有着或多或少的多元变奏,与主旋律相异相和,并使之丰富。

而艺术或许没有绝对标准,但要让自己的创作面目吻合人类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潜在的艺术标准,其中还是需要艺术高度为支撑,从这点上说,放在格局大、分量重的平台上,艺术绝对有标准。只是要评价一个艺术家或者一种艺术现象,不是哪个人、哪一时、哪一地能说了算的,需要由相当量的空间与时间来审定,好的艺术需要沉淀和积累,需要由历史和时光进行评判。

展览现场

回望广东画院建院60年历程会发现,老一辈艺术家们一直以力作、以精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大作、大家辈出。广东画院涌现出方人定、余本、关山月、黄新波、蔡迪支、黄笃维、王立、王玉珏、汤集祥、汤小铭、林墉、刘斯奋、伍启中、陈衍宁、许钦松、李劲堃等在全国享有盛誉的画家,创作出《江山如此多娇》《年青人》《绿色长城》《山村医生》《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永不休战》《无产阶级的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心潮逐浪高》《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潮的失落》等大批经典力作,广东画院也因此成为广东美术界的重要标杆,成为国内最具学术影响力的画院之一。站在六十年新起点上,我们希望沿着这中国传统艺术主流坚定走下去。

羊城晚报:之前一直有说法对画院的存在和机制有所争议。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您怎么看待这些声音?

林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通过自我批评与自我完善去优化发展,才得生机勃勃。我们自信,画院生长在我们这有着六七千年历史的古老中国的土壤里,一定有其充分自恰的逻辑,真正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魅力。

这次为庆祝新址启用而举办的广东画院优秀作品展,六大展厅分别展出方人定、王肇民、胡一川、黎雄才、赖少其等7位艺术大家,黄新波、关山月、王玉珏、刘斯奋、许钦松、李劲堃、林蓝等7任院长,余本、崔德祺、饶宗颐、蔡迪支、黄笃维、陈少丰、林近、迟轲、王立、汤小铭、汤集祥、林墉、伍启中、林永康等14位艺术顾问及全体在职艺术家的300件代表作,其中不少优秀作品让人耳熟能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抒写新中国美术史岭南一章,可能这是最好的说明吧。 

展览现场

羊城晚报:作为画院院长,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您对画家有怎样的定位和期许?

林蓝:艺术家要靠作品说话,艺术家要创作属于时代的作品。一方面持之以恒将自己的艺术打磨得更精湛,同时要将自身艺术特点、艺术状态贯注入讴歌时代、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宏大创作中。使“大我”里有“小我”,使其从内容到形式具有深度、高度,在当代立得住,更经得起时间考验,而将艺术家的“小我”放在更大的格局中,“大我“必使其更具张力、更为博大。

我常想起《美术》杂志老主编王仲的一篇文章题目:画家的天职就是画好画。最重要的是我们心底里面留有一块最单纯的地方,给艺术。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小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