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他们回归有声世界!“寻声者”58万元善款救助重度耳聋患儿
2020-12-19 18:4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寻声者”公益救助项目用于帮助贫困的听障患者,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未成年听障患者治疗耳聋、重建听力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实习生 杨楚滢
通讯员 韩羽柔 伍晓丹

12月19日上午,“寻声者”公益救助项目发布仪式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举行。该项目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联合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共同发起,珠江医院提供诊疗技术支持。据悉,项目首批启动资金58万元,用于帮助贫困的听障患者,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未成年听障患者治疗耳聋、重建听力。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科主任张宏征教授

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3‰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明显听障的患者占总人口的7%以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耳科主任张宏征教授指出:“从理论上来说,这部分人都是潜在需要接受治疗的对象。在我国,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为1‰-3‰,广东省每年都有几百乃至上千位患儿需要接受治疗。”

据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一个人工耳蜗约10万-20万不等,手术费约2万元,即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费用最少需要12-15万元。目前,随着我国的听力筛查日益普及、医保和各类慈善基金对听障孩子的倾斜资助,越来越多的听障家庭可以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来解决听障问题。不过,即便如此,仍有阳光难照到的地方,一部分听障者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张宏征和朋友们正是照向角落的那束火光。2018年,5岁的浩浩(化名)已被确诊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和感音神经性聋,因病情反复加重,来到珠江医院求诊。当时,由于左耳已经丧失听力,长期佩戴的助听器已无法起作用,浩浩的身体状况、学业受到了严重影响。

“我和张宏征是高中同学,当时我们三个同学散步的时候,张宏征说,有个耳障的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病情越来越严重,已经开始影响到学习,需要做人工耳蜗植入才能恢复听力,家庭条件却承担不起手术费用。我们就想给这个孩子提供一些帮助,于是发动朋友一起筹集了几万元。”爱心人士、“寻声者”项目管理小组成员楚伟旗讲述了项目的起源。

星星之火已经燃起,张宏征和朋友们组成了“寻声者”团队,筹集资金,希望更多的听障人士能够通过专业的指导和救助,重新回归有声世界。

58万元善款救助重度耳聋患儿

12月19日,“寻声者”公益救助项目正式发布,首批启动资金为58万,救助对象为来自低收入家庭、需要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重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和青少年,每位申请者可获得3万元资助,主要用于患者治疗期间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费用。

项目的正式发布意味着将会有更多听障患者受益,预计首批将有19位患者获得资助。同时,也通过此平台,募集社会爱心资源,进一步传播爱心与善行。

“患者可以通过珠江医院的网站或咨询珠江医院儿科门诊相关的专家申请资助。专家将会评估患者病情是否符合人工耳蜗植入医学指征、是否符合‘寻声者’项目资助标准,并向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提出资金拨付通知并提交有关资料。”张宏征说。

张宏征介绍,恤孤助学会按拨付通知直接划拨相应的金额到患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住院账户中,用于资助患者治疗期间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费用(含材料费)。

来自普通人的星星之火

在一次“偶然”的帮助后,浩浩成功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生活回到了正轨,并顺利升入了中学。在项目发布仪式上,浩浩发来了一段感谢视频,孩子的康复和成长让楚伟旗感动不已。

“寻声者”项目管理小组成员赖伟强介绍,首批启动资金由17位爱心人士筹集,根据自己能力出一分力。“我们都只是普通人,有民营企业家、公司职员,都是通过朋友知道这个项目。希望能够持续投入,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参与项目,关爱下一代。”

多位爱心人士从深圳、福建特地赶来了项目发布仪式的现场并表示,他们只是尽微薄之力,但是对孩子来说能够回归到有声的世界是很难得的。“不管捐几千还是几万,都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其中一位爱心人士如是说。

爱心人士黄先生是张宏征教授的朋友,当日他带着妻子和女儿来到了现场,希望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学会承担社会责任。“之前都是间接参与公益项目,并不清楚善款的确切去向。而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可以全程了解,就像浇灌花朵一样,慢慢看着孩子们成长。”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