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江海潮 曾茜 丁曦
12月17日,“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选映活动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举办。(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该活动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与广州图书馆共同主办,播映了三部各具特色的反映非遗传承人技艺特色与人生故事的纪录片:《季克良——茅台酒酿制技艺》《刘永安——木偶戏(邵阳布袋戏)》《文琰森——狮舞(松岗七星狮舞)》。展映后,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负责人田苗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交流。
据介绍,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委托,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举办“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选映”活动,旨在向公众推广及传播此项工作的成果,通过影像的方式面向公众展现非遗传承人们的技艺、记忆与生活故事。
田苗介绍,他们从2015年开始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抢救性纪录。此次影展中所放映的影片均来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历年优秀成果,这些纪录片是由全国各省的非遗保护中心制作、国家图书馆提供整体学术指导和研究成果保存。
该项工作旨在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访问和影像记录,全面收集并永久保存有关传承人的各类文献,建立起一个系统全面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资源库,以服务于我国当下和未来的非遗传承、研究和传播。
田苗提到,3068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去世的已有四五百人,目前健在的传承人普遍年事已高,因此该项目从2015年至2018年以抢救性记录为主。
“这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是我们国家的国宝。他们传承各自的技艺,共同的精神财富属于中华民族。”田苗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把所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都拍下来,将来还要跟进新的传承人,从抢救性变为常态性”。
对于观众关心片中传承人的现状及其技艺传承,田苗表示,不少非遗项目“既坚强又脆弱”,在当下存在“人去楼空、人亡艺绝”的危机。这也正是这项记录工作的意义所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给予宣传,扩大信息传播,让更多受众了解非遗传承的危机感,也许有缘人看到就会对它们产生学习的意愿”。(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除了此次线下活动之外,“年华易老 技·忆永存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成果展”即将在线上与公众见面。届时观众可以登陆网址ich.nlc.cn,观看历年来记录工作优秀成果。
【选映影片简介】
《季克良——茅台酒酿制技艺》
季克良出生在江苏南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茅台酒酿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该片通过传承人的讲述,展示了茅台酒历时一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五年出厂的独特酿造工艺。
《刘永安——木偶戏(邵阳布袋戏)》
刘永安是邵阳县九公桥镇白竹村燕窝岭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偶戏(邵阳布袋戏)代表性传承人。该片拍摄历时5年,在较长的事件跨度中展现了传承人坚守初心、一挑担子孤独前行的执着与技艺传承乏人现状。
《文琰森——狮舞(松岗七星狮舞)》
松岗七星狮舞是分布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及相邻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文琰森是广东省深圳市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狮舞(松岗七星狮舞)代表性传承人。该片展现了浓郁的广东地方特色。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