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土特产”怎么分?部分入藏国家博物馆、部分或作为国礼
2020-12-17 16:08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将发布月球样品和数据管理办法,与有关国家和世界的科学家共享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

随着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其带回来的月球土壤将用于哪些用途引发关注。12月17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月球样品包括三类用途:第一类,取样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第二类,为了能早一点与公众见面,有一部分样品将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进行科普教育;第三类,一般依据国际合作的公约和多边双边的合作协议,将发布月球样品和数据管理办法,与有关国家和世界的科学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国际惯例,可能作为国礼相送,比如联合国外空司曾提出相关提议,正在研究商谈当中。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补充表示,采回的月球样品会妥善存储,包括异地灾备存储考虑。“绝大部分样品会用于科学研究,我们会在实验室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对月球样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结构构造、物理特性、化学成份、同位素组成、矿物特点和地质演化方面,希望能够深化我们对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认识。”

吴艳华称,国家航天局经组织研究,除了位于北京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作为月球样品的主要存储地点以外,还将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乡进行异地灾备存储,“我们尊敬的伟人,他提出的‘可上九天揽月’这个夙愿实现了”。(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