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贡柑首次走出国门,这所高校的农村科技特派员立了功!
2020-12-17 11:1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他们在广东省的各个乡村中奔走,将科技应用于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实习生 梁铱霖 通讯员 曾献尼 龚慧枫
图/学校供图

“我宣布,德庆贡柑出口正式发车”。随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郑宏宣的宣布,11月20日,满载贡柑的运输车依次驶出德庆县,驶向销往全球的旅程。据悉,这次出口既是德庆贡柑出口的零突破,也是肇庆海关辖区出口贡柑的零突破。

在德庆贡柑的出口过程中,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农村科技特派员们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年,他们在广东省的各个乡村中奔走,将科技应用于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

德庆贡柑往年丰收场景(资料图)

张伟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战场在农村

张伟丽教授

早在2011年,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张伟丽就申请成为农村科技特派员,为期三年。“那时广东农村科技特派员刚兴起。我的科研内容大多是基础理论研究,对于怎样将理论与应用结合没有太多经验和思路”。

三年工作结束后,又经过了两年课题研究,她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和关键点有了深切体会。2017年,张伟丽主动申请挂职为德庆副县长,重返“战场”。

这一年的德庆县,黄龙病肆虐,贡柑种植面积急剧减少,当地多是废弃果园,统防统治措施实施难度大,贡柑产业受到很大的打击。这场助农战注定是块“硬骨头”。

要想在当地全面推进工作,离不开经费支持。张伟丽首先从项目产业申报入手。岭南特色水果产业“双创示范县”项目,是德庆提出“振兴德庆贡柑产业”后的第一个重大贡柑项目。然而,项目申报工作量大、步骤多、材料复杂,经营户文化水平参差,农业局也缺乏经验。于是张伟丽亲自带队到柑橘园现场核查,并且专门召开会议讲解申报指南,针对申报问题进行解答。她还与农业局一起加班,统一材料申报格式,逐步制定遴选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标准以及柑橘园核查标准。

最终,项目获批资助资金900万元,并首次在德庆果园统一装配了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技术,对德庆贡柑产业意义重大。农业局队伍也在这次申报中积累了一批基础材料和经验技巧,随后又成功申请到中央财政资金1800万元。“这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对自己工作的最大认可。”张伟丽说。

今年,疫情突发,新的难题也随之出现。基地不能春耕,研究院员工不能上班,组培苗没人管。眼看着组培苗陆续到了转接的时间,张伟丽多方沟通,安排员工定期到研究院观察组培苗,尽快完成转接,保证春耕顺利进行。

在他们的保驾护航下,今年,德庆县贡柑实现出口零突破,累计推广新品种12.1万亩以上、推广关键栽培新技术93万亩以上,累计取得新增产值12.2亿元。如今,在她的推动与带领下,德庆仲恺研究院已经成立,重点攻克当地关键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并借助西江人才项目引入更多专家、引导人才下沉,持续助力德庆农业发展。

黄建昌:实事一件一件做

黄建昌教授

农户众多,而且大多文化素质比较低,技术接受能力比较差。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黄建昌认识到,这是科技助农工作的重大难点。

想要攻坚克难,就得靠滴水穿石。黄建昌正是那个脚踏实地的人。

以前的河源市三洞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全村共有2000多人口,500余户里就有近百个贫困户。近几年,黄建昌每年都到这里进行技术培训,到蜜柚果园现场示范指导,发放数百份技术资料与农资推介,还自掏腰包开展工作,只为让农业技术推广普惠更多农户。

他还记得,有一次在云浮市民乐村进行技术培训,差不多到中午一点才结束。但此时,他看到了农户们渴望的眼光,便应他们的要求立即去往果园,现场指导蜜柚修剪技术,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直到他们能够自己动手修剪才结束。“虽然那时又累又饿,但看到他们满脸的汗水和感激的表情,累并快乐着。”他说,“这本来就是我的职责,累一点也是应该的。”

农户张发开是众多受益者之一。2012年,张发开成为黄建昌团队在韶关市始兴县的合作对象。短短几年后,张发开的果园年新增收入达到30多万元,成为当地的丰产示范果园。今年,他还当选李果生产联盟会长,并被评为“广东省土专家”。这些,都离不开黄建昌和团队这些年的技术指导和传授。张发开常说:“真想不到,在家种果比在外面打工赚得还要多。”他还说服儿子退伍后留在农村成立农业公司,父子合力,带领农户发展农业产业。

其实早在1997年,黄建昌的助农扶贫之路就已经开始了。当时,他受广东省驻韶关市乳源县扶贫工作队邀请,作为扶贫技术顾问指导生产,从此与李果解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他帮扶的韶关市始兴县李果产业已累计实现产值超过13200万元,新增经济效益8800多万元,并培训农户和技术骨干3000余人次,辐射带动农户2000余户。看到农户们获得丰收、一步步脱贫致富,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得到推广应用,黄建昌心里是满满的成就感。

“丰顺县的橄榄要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始兴县的李果要继续打造区域品牌,三洞村的旧品种该更新了……”惦记着这桩桩件件,黄建昌仍埋头走在助农路上。

尧优生:用设计走出助农新路

尧优生副教授

科技要发展,文化也要振兴。身为艺术工作者,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尧优生副教授尧优生有自己的扶贫助农思路与方式。

“从农村出来,再回到农村去。”出身农村,尧优生深知乡村发展的困局。带着那份深切的情怀,他一次次地踏上乡村调研之路,在遂溪、和平、德庆、罗定等乃至省外的乡村留下了足迹。

每到一地,尧优生团队都会直接与当地农业企业、个体农户等对接,与农民进行深入访谈、对话。当地人纷纷拿出农产品招待,朴实热情;但当他们面对拍摄记录的镜头时,又十分羞涩腼腆。这些情景还有各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都印在了尧优生的脑海里。

尧优生将这些在调研中遇到的感动,都倾注到了农产品的品牌设计当中。怀着“戴着皇冠的御用贡品走向全球”的品牌寓意,德庆贡柑在今年十一月底迈出了国门,走向世界市场。而和平猕猴桃、遂溪火龙果等岭南佳果已经带着尧优生与团队设计的专属品牌logo踏上了出口之路,销往中东、北美等地。

尧优生清楚,不止是品牌设计,能做的助农工作还有很多。有了农产品,就意味着可以衍生出一系列副产品。于是,开柚器产品研发、水果罐头包装设计,以及一系列以乡村文化为核心的文创产品等等,逐渐在尧优生的推动下成型。他们还将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等元素浓缩在一把尺子上,制成文创了产品“乡村战略尺”,用于宣传展示乡村振兴战略。

产品有了,接下来需要的是充分的推广宣传。尧优生带领学生拍摄了一系列的助农短视频,还多次直播销售乡村文创产品,效果非常不错。基于这些初步尝试,他打算进一步明确农户与消费者的需求,更系统广泛地利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为助农服务。

除了农村科技特派员之外,尧优生还有多重身份:广东省一村一品创新设计研究院兼职主任、仲恺短视频乡村振兴服务团队团长、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对他而言,这些身份更多地意味着能够统筹整合多种资源,为乡村振兴服务。今天,他还一直带领着学生团队参加到助农工作中,并鼓励学生们在乡村振兴方面创新创业。“让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用武之地。”他说,“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好了,国家也就会发展得更美好。”

丁力行:助推农产品走出国门

丁力行教授(前排右一)

要将农产品顺利送出国门,除了在生产环节下功夫,还需要多重合力。机电工程学院教授丁力行一直站在背后,排除阻力,助推农产品迈向世界市场。

农产品出口首先离不开冷链技术。然而,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省内骨干冷链建设和制冷新技术研发有所滞后。再加上今年疫情期间,新冠病毒频频在冷链食品及外包装上被检出,形势严峻。如今,疫情逐渐转入常态化,在冷链成套产业技术领域三十年研究开发的基础上,丁力行致力于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的方法,分析不同分级的农产品对预冷、冷藏、运输等冷链全过程的影响,重点研究特色农产品田头预冷技术和冷库储藏堆码方式,攻克农产品冷链全过程的关键技术。

技术引领,标准先导。这些年,丁力行一直密切关注着农产品的标准化问题。以往,技术标准化的重心在于农作物生长过程的规范化,却缺乏以出口导向的全过程、高质量、可检验的标准体系。

为了将广东省的优质农产品推向世界,丁力行提出,要为广东农产品制订相关出口标准,对接境内外农产品质量需求和营销环境,按出口供应链整体需求建立标准体系,联合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流通、品牌建设等全行业企业及事业单位,立项编制出口质量关键标准,通过以高标准进行管理和管控,统一标准、统一品牌。

今年7月,在遂溪火龙果“一带一路”发车发船仪式上,他代表学校与遂溪县人民政府签订了火龙果出口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协议,将共同致力于制订遂溪火龙果出口供应链标准化。

目前,丁力行正重点选取荔枝、菠萝、猕猴桃、鹰嘴桃、叶菜、块茎类净菜等特色农产品,建设产后分级营销先进标准体系,以“高质量农产品标准化发展”为整体导向,继续为农产品出口助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