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牧徐徐
跟同龄人相比,儿子似乎特别的胆小,怕这怕那的。就连理发店里的剪刀、吹风机也害怕,坚决不肯出去理发。无奈之下,妻子只好买了儿童安全电动理发器,在家给他理,一直理到他幼儿园中班。为此,儿子没少挨我批评。
上大班了,我决心不再顺着他,带他去工大校园里的小徐阿姨的理发店理发,但他仍然以怕剪刀、怕吹风机为由,不愿意去。最终,迫于我的威严,只好勉强地跟着我去。
每次理发时,他都不配合,一会缩脑袋,一会说脖子上好痒,一会说肚子疼,还不停地唠叨:“爸爸,你可别走呀。”搞得我恼火异常,骂他胆子太小了,不像男子汉。心里还郁闷道,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什么时候才不需我陪护呀。就这样,每次理发我几乎都要唠叨他一下。
到了小学二年级的上学期,有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放学后他要去小徐阿姨的理发店理发。我说,今天很忙,下班晚,改天再陪你去吧。不料,他说,不用你去呀,我自己去就行了。我有些意外,说,你行吗?从你的小学到工大校园要穿过一条马路,而且工大校园里来来往往的车子很多,我不太放心;另外,我怕你跟小徐阿姨说不清楚。儿子说,爸爸,我行的,不用担心。
我犹豫了一下,给了他10块钱,叮嘱他一大番,但心里还是有点不安。谁知,放学之后,他就独自一人穿过马路,跟工大的保安说明情况,进到校园里,真的就把头发给理好了。
一个月后的一个早上,我送他去学校。临别时,儿子跟我说,爸爸,给我10块钱吧,放学后我去理发。我一摸口袋,发现没带零钱,于是告诉他:等我下班后,陪你一起去,用手机支付。儿子说,那好吧。
下班后,我打电话给儿子,问他在哪,好碰头一起去理发店。
谁知儿子说,我都理过了,怕你今天下班晚,我一放学就自己去理发店了,我跟小徐阿姨说,先赊个账,你回来时再去她那儿付钱。爸爸,你可别忘了哦。
挂上电话,我竟然愣了一下,一丝怅然涌上心头。作为父母,总希望孩子能尽快长大,勇敢一点,自立一些,不要父母再充当他的跟班,可当孩子真勇敢了,真自立了,不再需要父母帮忙时,我们未免又有些失落和伤感。
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6岁之前,家是孩子的全部;7岁—15岁,家是孩子的晚上;16岁—18岁,家是孩子的周末;18岁—22岁,家是孩子的寒暑假;23岁以后,家是孩子的春节。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终将有一天是无用的,他们不再需要我们的任何保护。然而,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上都容易着急,没有耐心去静待孩子的成长,而是以成人的视角去要求和掌控孩子,忘记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自有个性和独特的成长过程。
为人父母者,是不需要太心急的,等等孩子,给他们合适的土壤就行,很多顾虑和担忧,其实都是多余的。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 力
编辑 | 李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