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12月11日,广州地铁宣布将于本月18日起,在地铁线网交通枢纽站、换乘站等100座车站以及其所运营的广清城际、广州东环城际9座车站分两批开展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试点。从配置试点的站点名单来看,覆盖了广州地铁所有的交通枢纽和大客流重点站点。试点将分两批次,分别于2021年1月31日前和2021年上半年将AED设备配置到位。
本次广州地铁试点配置的AED设备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意味着此举是国内公共场所配备“救命神器”的又一重要进展。近年来,公共场所心源性猝死的案例频发,社会舆论对公共场所配置AED的呼声一直较高。
有专家指,公共场所配置AED体现了相关场所对生命权的尊重,本次配置试点的AED到位后,各方还需继续加大普及AED使用知识的力度,对设备进行合理化配置,让“救命神器”的效用最大化。
配置试点之前,舆论呼声较高
近年来,猝死事件时有发生,且越来越偏向年轻化。仅今年11月,广州就发生2例心脏骤停猝死案例,11月4日,一中年跑者在天河区临江公园绿道突然倒地;11月20日,一男子在广州地铁车厢内因急性心梗晕倒不起。12月1日,天河区体育中心跑道内又有跑者突然倒地,路人为其做心肺复苏无果,但待救护车赶到现场已无力回天。
几乎每一次公共场合心源性猝死事件的发生,都会引起公众对AED配置话题的热议。对此,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微博知名博主“急诊夜鹰”王西富就表示,从珠江绿道到广州地铁、再到天河体育中心发生的猝死事件,暴露广州公共区域急救体系建设的严重不足,加强大众和公共服务场所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有步骤地推进公共场所AED铺设,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民众对本次广州地铁启动AED配置试点期待已久。早在今年10月,记者就从消息人士处得知,广州地铁已在推进相关工作。11月28日,对于广州地铁设置AED的进度,广州地铁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广州市红十字会已在研究在公众场所设置AED,并在今年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和试点单位召开座谈会进行讨论研究。也有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称:“广州地铁集团正按照广州市卫健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在地铁站内试点设置AED的准备工作。”
半个月后,人们终于迎来了AED配置试点的好消息。有广州地铁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地铁站点配置一项涉及千万乘客的设备,不是表个态就行了,除了需要考虑设备本身外,后期还要考虑(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数量及站点、经费等多种因素。”记者了解到,目前,针对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广州地铁现正联合广州市红十字会、广州悦尔公益基金会等开展培训,提升车站一线员工使用AED应对心脏骤停等突发乘客事件的应急处置水平。
配置试点之后,还需考虑效用最大化
广州地铁配置AED取得新进展,那么,公众对AED设备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根据记者前期针对广州地铁乘客的走访情况,多数乘客对AED设备知之甚少,但对学习使用它的兴趣很高,目前各方还需继续加大普及AED使用知识的力度,让“救命神器”发挥最大作用。
在客流量较大的广州地铁4号线车陂地铁站,记者随机询问候车乘客“是否知道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其中近8成乘客摇头表示不知道,也从未留意过公共场所是否安装有此类设备,知晓该设备的乘客也没有在生活中见过或操作过。
当记者简单介绍AED的作用后,受访者对此均表示认同并支持在地铁站内安装AED设备。有乘客认为:“地铁站内人员密集,乘客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也随之增高,安装急救设备能够为乘客提供更多的安全感。”不过,也有乘客表示面对突发情况会存在“想救但不敢救”的心理。“一方面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另一方面也怕承担额外的法律责任。”
“这是很多人的担心,像这种涉及到需要一定专业知识的施救,万一施救不成功会面临如死者家属的索赔、甚至舆论的质疑等未知后果。”对于设备使用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宏辉律师指出,目前相关法律已经有了被称为“好人法”的免责条款,法律规定救助人自愿实施救助行为,即使是因此而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也不会产生民事法律责任,所以这已经在法律层面解除了施救者的后顾之忧。
对于广州地铁开展AED配置试点的新进展,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认为,公共场所配置AED体现了相关场所对生命权的尊重,“地铁交通是服务人民的,当民众的呼声越来越大时,及时、合理响应十分重要,交通便利是为人民服务,尊重生命权更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
彭澎同时建议,AED的合理化配置也很重要,“列车员要受培训,(AED)关键时刻要能用得上,此外,还可以招聘经常乘坐地铁的乘客做志愿者培训,使AED的效用最大化。”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