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前10月空气质量排名广州中心城区第一
2020-12-10 18:1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成效明显,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穗环宣

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三年来,天河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己任,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交出了一份绿色答卷,擦亮了天河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名片。

碧水保卫战成效明显 河涌水质明显改善

天河区是广州的经济强区、人口大区,同时也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以来,天河区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2000余人次,检查企业6500余家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50余次,发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650份,立案594宗,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30宗。三年来,天河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碧水保卫战成效明显。对比2017年,天河区纳入广州市重点整治河涌水质监测信息系统的3条河涌中,猎德涌、棠下涌、车陂涌水质指数下降3.4%、8.1%、23.8%。2020年1~10月,猎德涌、棠下涌、车陂涌水质与去年相比明显好转,水质指数分别下降42.6%、21.4%、20.0%。珠江猎德断面水质消除劣V类,2020年1~10月达到IV类水质。

执法人员夜间检查

天河区按照“控源、截污、调水、清淤、管理”的治水方针,重点抓好控源、截污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坚决打好治水攻坚战。强化“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组建“前台、后台”工作队伍,建立“两上、两下”工作机制,共清理“散乱污”场所5500余家。

认真贯彻执行市总河长令第1至8号的工作部署,建立完善区、街、村(居)三级“河(湖)长制”。加强河涌水质监测,强化对辖区内企业排污的监管,从速从严打击水环境违法行为。

全面推进污水管网和截污工程建设,敷设管网1300余公里。常态化做好河涌管理,加强辖区内93个小微水体整治,猎德涌等4条河涌达到“长制久清”要求,车陂横涌等26条河涌达到“初见成效”要求。

蓝天保卫战效果显著 广州中心城区排名第一

蓝天保卫战效果显著。天河区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无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2020年1~10月,天河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注:数值越大表明综合污染程度越重)为3.29,同比下降16.3%,广州中心城区排名第一。SO2、NO2、PM10、PM2.5、CO、O3等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14.3%、14.3%、15.9%、23.1%、16.7%、13.2%。

天河区以控源为主、治管并重,全面推动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加强餐饮业执法监管,组织对辖区内使用煤、重油等燃料的餐饮业户开展排查整治。

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行业企业的执法监管和整治,督导43家加油站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完成91家汽修企业整治和在线监控设备安装,强化对93家含有喷漆工艺的汽修企业执法监管。

执法人员检查加油站

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强化对主次干道和广场等重要区域保洁、洒水降尘工作,督促工地严格落实“6个100%”要求,累计巡查工地1200余个次,发出《天河区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控问题告知函》185份。

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施工工地

加强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道路抽检和停车站场柴油车尾气检测,共遥感监测机动车70000余台次,路检2400余台次,检测停车站场柴油车和用车大户柴油车470余台次。

执法人员开展机动车遥感监测

此外,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加强辖区2家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监管,开展14家纳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严肃打击偷排、超标排放重金属等各类违法行为,督促相关企业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加强耕地安全管理,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完成天河区88个详查点位核实和样品采集工作。组织开展天河区402个耕地图斑核实工作,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

强化农产品(蔬菜)重金属检测,确保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的任务。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完成6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

建立本行政区域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目录,共35块,严格按要求完成核查、评估和治理等工作。开展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核算工作,初步核算结果显示天河区安全利用率达标。

强化服务,助力绿色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天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与此同时,生态环境部门也不断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深化环评审批改革。全面落实环评审批正面清单,积极对接推进火炉山、金融城、执信中学等市区重点项目审批。压减审批时间,将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报告表法定审批时间60个工作日和30个工作日,均压减至3个工作日。

推进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提交”。2018年以来,共受理项目审批数134个,环评备案5556件。

推进排污许可全覆盖。按照“摸、排、分、清”的工作步骤,推进排污许可证应发尽发。组织对已经发证、登记或搬迁企业进行监督抽查,现场核实企业填报信息,确保无错漏。顺利完成33个行业的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任务和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共核发共核发95个排污许可发证企业,其中,10个重点管理企业、85个简化管理企业,1220个企业完成登记管理。

推动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环境保护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推进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对违法情节较为恶劣14家单位纳入环境违法“黑名单”。

组织90余家企业开展了2019年度市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积极帮扶引导2018年度被评为黄牌及红牌的企业开展环境信用修复工作,15家单位升级为蓝牌企业。(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通讯员供图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