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锐评】“大学女队因染发被判输球”引热议,别急着嘲笑规则“奇葩”
2020-12-09 09:4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无论事实还是价值判断,其实都并非如此简单、一目了然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亮晨

“因为染发导致头发不够黑而无法出场,导致球队输掉比赛”,发生在福建省大学生高水平女子组比赛中的这一幕最近引发了“刷屏”。占据压倒多数的人认为,此事颇为“奇葩”。

染发该不该被判负? 图/视觉中国

但是,无论事实还是价值判断,其实都并非如此简单、一目了然。

首先,球员不得染发、烫发,是早在2017年就写入了该比赛手册的,而且赛前一天,组委会还对参赛球员的头发进行了检查。

既然规则存在,并且比赛双方都早已知悉,违反规则受到相应的处罚,其实无可厚非。尊重规则是运动员的义务,也是体育赛事的基础,至于规则是否合理,大可通过正常渠道反馈。

其次,是否染发、烫发看似和运动本身不搭边,但类似的要求,在强调团结合作的集体运动中,其实并不少见,有一定的合理性。

国际足联要求球员不得穿戴任何首饰,进球后不得脱衣庆祝,这些措施虽然不乏其它考量因素(诸如首饰容易导致拉扯受伤、脱衣庆祝可能影响赞助商利益),但同样可以被视作对球员表达个性的一种“压制”。

1994年世界杯,阿根廷主教练帕萨雷拉要求全队不得留长发,个性十足的“战神”巴蒂斯图塔都舍去了一头飘逸长发才得以参赛,雷东多更因为拒绝理发而无缘世界杯。

帕萨雷拉的做法固然引来了不少争议,但像他这样超出技战术范畴约束球员的名帅,大有人在。“老爵爷”弗格森也时有类似“不近人情”的管理方法。

再者,事发大学生比赛,参赛者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她们既是球员,也是学生。作为球员,她们要遵守比赛的规则;而作为学生,她们要遵守教育系统的规则。

据报道,该项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球员的仪容仪表要求是省教育厅统一规定的。在生活中她们其实并没有“不得染发”的约束,赛场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更有示范性的场合,不得染发虽有过苛之嫌,但决不乏合理性。

最后,这件事的起因是“染发”,但又不止于染发。长期一来,中国足球成绩不佳、形象不佳,让相关从业者很容易成为口诛笔伐的标靶。这次是因为“不得染发”的规定被舆论质疑,但试想一下,如果球员头发染得五颜六色,何尝不会招来“球不好好踢精力都花到脑袋上”的指责。

其实,是否染发和比赛并非全然无关,它既关乎比赛的定位、选手的身份,也关乎对既成规则的尊重。质疑规则的不合理当然可以,但应该建立在对行业更全面的了解之上,而非仅仅根据只言片语、凭借对中国足球的刻板印象,就直接盖上“奇葩”的印戳。(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林本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