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通讯员 粤教宣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集聚,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粤港澳大湾区三地高等教育发展各具特色,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近日,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
2035年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
《规划》宣布,到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规模、结构、布局将更加协调,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发展特色更加鲜明,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取得突破,人才协同培养体制机制基本确立,区域高校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声誉显著提升,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在若干重要领域产出引领性原创成果,有效彰显区域性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中心的作用和影响。
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充裕、特色鲜明,体制先进、机制灵活,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知识溢出效应显著,成为创新人才培养高地,涌现出若干具有强烈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群体,产出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和创新发展先进典范。
“《规划》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需要,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枢纽,以及内地与港澳教育全面合作发展生动典范,建成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国际教育示范区。”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确保政策措施上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既体现教育部对广东高等教育优先支持,也体现广东高等教育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动担当。”
努力开展高等教育办学创新试验
《规划》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规划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与保障。重点提出了五大任务:突出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学校+”办学模式,努力开展高等教育办学创新试验;是突出互联互通,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体系,加强协同育人;是突出创新引领,强化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协同创新,服务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突出高端引育,深化人才交流合作,携手建设世界一流师资队伍引育高地;突出互学互鉴,打造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枢纽,促进人心相向相通。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注重强化四个方面的特色:强化粤港澳高等教育互联互通的体制机制创新。力图在制度设计、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畅通渠道、搭建平台、配置资源上持续用力,创新合作发展政策措施,拓展合作发展领域和空间;强化粤港澳高等教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特色优势,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升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等方面各展所长,建立健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体系;强化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通过全面推进粤港澳三地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创新、合作服务,加强文化交流;强化高等教育对科技和产业的服务支撑作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链、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优化和质量、特色、效益提升,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题图 | 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