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快评】女孩溺亡事件中的感性与理性
2020-12-07 09:2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生命至上,避免所有成员生命悲剧的发生应成为社会的共识

文/阅尽

安徽望江女孩在警察面前溺亡一事引发热议,仅在微博话题中,就有两亿人关注,中央政法委官方公号也参与发声。从最初一面倒责难处警人员“冷血”、见死不救,到“警察也是人,不应强求无谓牺牲”等声音出现,多种观点碰撞,令舆论从感性走向理性,也更趋建设性。

生命珍贵,一个花季少女,在警察劝说中,眼睁睁突然跳水溺亡。这样的画面,让任何善良的人都难以接受。因此,激愤也好,过头话也罢,批评现场救援不力都情有可原。何况,当公民遭遇危难时,积极施救是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诚如中央政法委公号所言:“没有成功挽救生命的救援,就是失败!”承认失败并勇敢承担责任,这是应有的态度。

但是,救援失利与冷漠不救是不同概念,失利又与现场处置措施相关,会触发旁观者截然相异的观感。网络视频并不能完整反映事件的全部,真相究竟如何,还待后续的调查取证,不必急于下定论。有网友认为,不要用道德绑架处警人员。苛责营救者未“博命相救”,反可能又搭条命,令悲剧加重。救人首先要确保施救者的生命安全,这样的分析值得肯定。

事实上,人民警察为救落水群众牺牲的事迹,几乎年年都有。他们是值得尊敬的群体。这理当引起社会对提高系统性救助能力的反思。警察承担着保护生命的特殊使命,无论个人技能还是设施配备,都应有制度保障。这点却恰恰少有人关注。生命至上,避免所有成员生命悲剧的发生应成为社会的共识。(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