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名中医,一脉源流远!江门加强对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支持力度
2020-12-03 22:23 羊城晚报•羊城派
这些名医大家的理念、良方历久不衰,让众多患者脱离病魔困扰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江宣 江卫健 谭耀广

五邑大地名医辈出,近现代以来涌现出了如陈伯坛、邓铁涛、简锡禧、温玉良、陈保黎等开宗立派的岭南名医大家,其传承者在江门开枝散叶,在江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通过传统师承结合现代医学科技改良,形成多个特色中医流派。这些名医大家的理念、良方历久不衰,让众多患者脱离病魔困扰,成为江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雄厚根基。

近日,记者从江门市卫健局等部门获悉,为了用好这些名中医的宝贵遗产,江门建立名中医工作室制度,并采取灵活形式加强对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医大师以及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带徒传承,让江门的这些中医流派能够传于后世、造福苍生。

师承国医大师梅国强(右四)的余尚贞(左五)如今在名中医工作室内开始带徒 图/五邑中医院

名医遗产历久不衰

作为江门中医药事业的龙头单位,江门市五邑中医院目前已经形成了五大中医流派,发源人均为五邑地区名医。其中陈保黎流派的传承史清晰地展现了陈伯坛、陈保黎等五邑名中医之间的一脉相承。

根据江门市卫健局及五邑中医院提供的资料,祖籍江门外海的近代广东四大名医之一陈伯坛,一生中授徒甚多,其中便有陈保黎。上世纪二十年代,年轻的陈保黎跟随陈伯坛边学医深造、边为人诊病,在名医指点下技艺大进,随后专攻痔瘘等病的治疗。抗战胜利后,陈保黎回乡行医,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与简锡禧、温玉良等中医开办多家联合诊所。1958年,江门市中医院成立,陈保黎在院内创建了痔瘘科,历经62年变革发展,成为如今的五邑中医院肛肠专科。在此期间,陈保黎独特的治疗理念、手法及良方,经由其子陈立均、陈立东等传承,至今已历三代。第三代陈保黎名中医流派传承人、肛肠科主任中医师李春生,目前正培养陈保黎名中医流派的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传承人。

陈保黎认为,痔瘘是湿热与气血淤滞于肛门而起,痔瘘与内科同理,应先别阴阳,分清虚实,强调方对病,药对症。李春生表示,肛肠科传承着陈保黎留下来的“宝贝”,数十年来仍沿用着中药制剂,同时,还进行不断创新,使专科焕发生机。目前,五邑中医院已被列为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肛肠)培育单位。

工作室制度开传承新篇

历史上的中医传承,主要依靠著书立说及师徒制。随着时代的改变,中医传承的方式也在逐渐变化。早在1959年,江门市中医院就开办了中医学徒班,大批中医前辈亲自讲授,旨在实现中医技艺在江门的薪火相传。而如今, “江门市名中医工作室”成为了名医大家宝贵遗产的传承载体。

江门市卫健局人士介绍,“江门市名中医工作室”是江门市“中医名市”战略的重点项目之一,下设名中医工作研究室和名中医工作诊疗室。名中医工作诊疗室担负着传统医学特别是岭南医学传承发展和临床应用的重任;名中医工作研究室则对临床的各种疑难病症进行专门的研究,解决临床上的疑难问题。

记者了解到,这些工作室均由一位名中医领着多位“徒弟”现场进行诊疗带教。曾师从国医大师梅国强的五邑中医院副院长、省名中医余尚贞,每次出诊都会一边为病人把脉问诊,一边给弟子们讲解。遇到疑难杂症,她就带着学生对药物的剂量和病情的诊治共同进行讨论。她的徒弟李颜说:“每看一次病,就是老师对我们这些徒弟的一次现场带教。”

余尚贞(左)跟随梅国强查房 图/五邑中医院

代际培训打造名医梯队

据介绍,江门计划通过“一代带二代”的培训方案,实现由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一代传承弟子带一名院内二代弟子和一名基层医院中医骨干,不断为江门市培养“铁杆中医”接班人,培育形成有梯队有层次的国家、省级、市级、县级新一代名中医。

目前,江门市已开展国家级、省级、院级等三个层次的师承项目,其中,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广东省名中医师传承工作室5个、广东省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广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1个。

记者也了解到,江门市政府也将采取灵活形式加强对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医大师以及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带徒传承,通过加大师承工作推进力度,为江门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