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破解代际数字鸿沟?专家大咖共话养老服务发展
2020-12-01 11:1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养老问题不是“老年人的问题”,老年期的问题“要从娃娃抓起,从老年期抓起”。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刘臻

近日,由爱德基金会主办、广州市爱德公益发展中心协办的的第六届爱德老年服务国际研讨会在南京举办。据悉,爱德养老服务国际研讨会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爱德基金会通过链接国内外丰富的专家资源,为全国各地近3000位养老服务从业者搭建传道解惑、对话交流的平台;同时依托每年研讨会契机,开设养老机构院长研修培训班,培训养老领军人才,助力养老行业服务水平提升。

研讨会现场。

当天的研讨会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在发言中指出,如今中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市,且农村老人普遍面临着养老资金少、精神孤独问题突出、健康状况堪忧、难以融入信息社会、居家生活设施配套不到位等局面。他认为,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政府加大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企业加大投入、集体经济积极支持和社会组织的深度参与。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养老问题不是“老年人的问题”,老年期的问题“要从娃娃抓起,从老年期抓起”。每个人都应结合我国最新现状、老龄事业的发展史、国内外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认真应对人口老龄化,年轻时就做好充分的养老资源准备,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减少疾病和失能的发生率。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晓分享了老龄社会转型、挑战和对策。他指出,老龄化、信息化、城市化“三化同步”共振,可能加剧代际数字鸿沟。因此,社会各方要进行多方协同,推动全龄包容、多元共享、智能创新的老龄社会发展。

全国老龄办原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原副会长朱耀垠在主题报告中指出,要破解制约居家社区养老机构服务的难点问题,可从适当延长租赁或委托经营周期、探索有效益可持续的运营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医养结合的实效性四个方面来努力。

上海交通大学老年产业研究所所长张乃子介绍了养老机构标准化管理建设要务。他认为,养老机构给老人提供的应该是一个“家”,而不是一个“院”,因而要多建造标准化的“家”,让老人不仅可以得到像在家里一样的充满爱心的照料,同时又可以享受到职业化、标准化的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医师李霞与大家交流了认知症照护的实务和研究,强调了这一过程中“医养各司其职”的重要性,并对角色分工进行了详细的区分与原因剖析。

上海尽美长者服务中心总干事费超则与大家分享交流了认知症家庭社区支持的“尽美经验”,详细讲述了家庭在认知症患者照料领域能够承担的责任与角色,并讲述了技能培训和喘息减压对认知症家庭照料者的重要性与相应的行动经验。(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