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如此热爱马拉多纳
2020-11-27 11:13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在无数人日复一日庸常的生活中,马拉多纳的抗争成为他们心中的一点亮光

文/周云

那个叫马拉多纳的人走了,他是足球场上的上帝,他拥有上帝之手。但他的猝然离世告诉我们,在病魔面前,他只是一个普通人,甚至比普通人还要脆弱。在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0岁的情况下,享年60岁,还是太年轻了。

他的死讯瞬间打开了笔者记忆的闸门。那是火热的20世纪80年代,也是马拉多纳书写他的神迹的年代。

在网络上曾经有无数的人在争论贝利、马拉多纳、梅西和C罗谁更强?我不知道贝利有多强,因为那是一段我没法了解的历史。但在其余三个人中,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马拉多拉。

无他,只因他是一位能够一个人扛起球队前进的球员。在意大利南部的那个小球会那不勒斯,他身边像样的球员只有卡雷卡,后期还有一位叫佐拉的年轻人,但是他就能够率领这样一支平民球队击败如日中天的普拉蒂尼领衔的尤文图斯、羽翼渐丰的三剑客率领的AC米兰、无坚不摧德国三驾马车统帅的国际米兰这些财大气粗、球星云集的传统豪门球队,两次获得意甲冠军,那时候的意甲,可是被称为小世界杯啊。

今天的梅西、C罗在俱乐部层面的荣誉完胜马拉多纳,但是不要忘了俱乐部在他们身边配备了多少骄兵悍将,几乎每一个位置都是世界顶级球员。相比之下马拉多纳是孤独的。因为孤独,才更加伟大!

在世界杯的赛场,马拉多纳更是如天神下凡,不可阻挡,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被公认为是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在那以后,没有哪届世界杯有如此深刻的个人印记。

1990年世界杯,马拉多纳更是拖着残阵,虽然踉踉跄跄,最终还是顽强杀进了决赛。贝利、马拉多纳、梅西、C罗,都是可以被称为球王的天才球员,但马拉多纳是最好的那一个!

彼时的我,只是一名中学生,一名几乎把课余的全部时间精力投入到踢球看球说球上面的狂热小球迷,对于马拉多纳,脑子里面自然不可能产生“历史地位”一类的宏大叙事,只是纯粹的以一个球迷的视角喜欢乃至崇拜马拉多纳:一个人居然可以把球踢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地步。

于是在青春岁月中,我更痴迷地投入到足球及其相关的一切事物当中。以至于到现在容易怀旧的年龄,一想起年轻时候的事情,总是跟足球相关,自然也离不开那个时代的足球之神,马拉多纳,那是一个跟我青春有关的人。

如今,虽已年过半百,我仍然磕磕绊绊地留在足球场上,固然是热爱和习惯使然,但又何尝不是一种不甘心,对青春无限眷恋的姿势呢?

离开球场的马拉多纳,生命似乎变得黯淡,名满天下,谤满天下。在我看来,他是用踢球的态度在生活,在球场上,他可以用天赋、汗水来征服对手,征服世界。也唯其天赋,他可以任性,可以率性而为,特立独行,可以藐视任何对手,用自己的方式打败他们,并赢得万千球迷的拥戴。

然而社会不是球场,社会的规则远比球场的规则复杂。马拉多纳不谙这些规则,或者说他不屑于去了解并且遵循这些规则。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被这个社会体制化,他永远只属于球场。

很多的球星,知道如何把自己在球场上赢得的荣誉最大化,赢得更多的资源。他们熟悉体制及其规则,在球场外彬彬有礼,精致得体,永远的商业成功,政治正确,从一个成功走向另外一个成功。

然而马拉多纳总是行走在另外一条道路上,他想用自己的方式跟这个社会抗争,乃至不惜离经叛道。体制表面上沉默而平静,实际上强大无比,多数时候他都被撞得头破血流。

真正爱他的人,从来不认为他的抗争是失败了。反而会更加尊敬他,在无数人日复一日庸常的生活中,马拉多纳的抗争成为他们心中的一点亮光。他的那些的确可以被称为丑闻的负面行为也会被爱他的人原谅,因为他在球场上无与伦比的表演,也因为青春。

马拉多纳,在球场和我们的青春走过,留下了痕迹。(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新华社资料图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