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家门口“扶贫车间”留住舌尖记忆,海珠 “扶贫车间”在大埔县隔背村落地
2020-11-24 21:3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寻找脱贫致富“金钥匙”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图/受访者提供

11月18日,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隔背村腐竹厂,工人们正在忙碌地对生产出来的腐竹进行提皮、烘干,旁边的晾晒杆上挂着一条条色泽金黄、油光透亮的腐竹,散发出浓郁豆香。

据了解,隔背村腐竹厂是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街对口帮扶隔背村的重点产业项目,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在南洲街、枫朗镇以及隔背村广大干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于今年9月顺利建成并投入试产。

寻找脱贫致富“金钥匙”

隔背村地处大埔县东南部山区,生态环境极佳,碱性水质和富硒土壤让种植出来的黄豆颗粒饱满、质地坚实。早在民国时期,以隔背村及周边产出的黄豆为原料制作的腐竹,就以嚼劲十足、香甜可口等特点成为海内外客家人逢年过节必赠送礼,其独有的味道也深深留在客家人味觉记忆中。

然而由于隔背村一直没有正规的腐竹厂,腐竹只能靠手工制作,产量不高,卫生条件也达不到要求,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种植黄豆和制作腐竹的人也越来越少,导致隔背村的腐竹渐渐从市场上消失。

2016年3月,海珠区南洲街正式对口帮扶隔背村,并组建扶贫驻村工作队。工作队通过走访调研,与村干部、贫困户交流共同研究精准脱贫的办法,积极帮助贫困群众挖穷根、谋思路、找门路。“来到隔背村后,在和贫困户交谈时我就发现,他们经常会感慨现在的腐竹吃不到以前的味道。”南洲街驻村工作队的一名队员说道。

村民们这种“舌尖上的记忆”给南洲街干部带来了启发,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会议研究,南洲街决定在隔背村建设腐竹厂,通过车间扶贫来帮助隔背村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造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扶贫方式多种多样,在家门口建立“扶贫车间”既能“帮眼前”、又能“扶长远”。就近能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也能激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但相比其他扶贫方式,这种方式前期投入大,短期收益不明显,且实施风险高,一旦资金链断裂或者经营管理不善,就会导致前期所有投入功亏一篑。

“从调研立项到最终建成,一路走来真的非常艰难,资金筹措、征地协商、规划设计、道路建设、厂房建设、水电安装、设备采购、技术培训、产品推广等等,共9大系统、326个问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去解决。”南洲街驻村工作队负责人表示。

2020年9月21日,隔背村腐竹厂克服了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顺利建成并投入试产,目前已为当地20名贫困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贫困户管蔡英激动地说:“以前一家老小全靠我在外面打点零工维持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吃饭都成问题。现在好了,有了这个腐竹厂,在家也能有份稳定的收入,照顾家人都方便了。”

据了解,南洲街下一步还将在腐竹厂建设一个阳光房,预计正式投产后,腐竹厂一条生产线日产量可达到200斤,将成为大埔县平均日产量最高的腐竹厂,每年将为隔背村带来至少20万元纯收益。

除了直接的经济收益,腐竹厂还提振了隔背村贫困群众的精气神。隔背村党支部书记林绍勇高兴地说道:“腐竹厂建起来后,村里贫困户的变化是实实在在能够看到的。以前他们很多人都对未来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辈子都没有什么出路,现在腐竹厂给了他们新的人生希望。来到腐竹厂打工的个个干劲十足,没有来腐竹厂打工的,也都慢慢提起锄头,在自家的田里种起了黄豆。”

驻村工作队撤走后,刚刚退出贫困序列的隔背村会不会再返贫?对此,南洲街有关负责人给予了明确回答。“我们建的腐竹厂接下来将全权移交给隔背村党支部经营,一旦腐竹厂品牌打响,包装厂、种植场、化肥厂等一系列的产业链也会跟着在隔背村落地。”南洲街有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腐竹厂项目,记者了解到,南洲街四年来坚持对隔背村79户贫困户实施一对一的“私人订制”帮扶,同时积极为农户、市场及当地企业“牵线搭桥”,着力拓宽对口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仅今年9月就发动街道职工和企业采购了约11吨来自大埔县的米、腐竹、金针菜及柚子等农产品,并通过建设隔背村文化公园、对河道两岸和村主干道进行加固美化等方式推动村容村貌持续改善。

据统计,南洲街在对口帮扶隔背村期间,累计投入帮扶资金约68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从1000多元增长到约16.6万元,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3000元增长到约1.3万元。(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