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这些人群是促进重点
2020-11-24 16:4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健康素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学习、锻炼来获取知识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生活中,我们如何应对吸烟、酗酒、缺乏锻炼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近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公共卫生发展论坛暨‘科普健康中国’启动仪式”上,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李长宁指出,健康促进和教育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推出的《健康素养66条》,正是公众需要掌握的应知、应会、应做、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础。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李长宁

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为19.17%

健康素养提升是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前提。健康素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学习、锻炼来获取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们认知的改变,对健康素养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研究的视角从最初的医疗环境视角逐步扩大到公共卫生视角;研究的人群从患者群体逐步扩大到普通公众;研究的内容从医疗领域扩大到更广泛的健康领域。健康素养的概念在逐步发展。

2008年,国家健康素养研究启动。李长宁主任称,“在卫健委的领导下,组织了全国100多名专家,经过了一年多的研究,提出《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即基本知识与内容,这个文件一共66条,简称《健康素养66条》。《66条》是我们公众需要掌握的应知、应会、应做、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基础。”

同时,2008年我国也开展了第一次全国的健康素养调查,继而从2012年开始连续开展监测,每年一次,到今年已经完成了8次。目前开展全国健康素养监测涉及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每年涉及336个县区。监测内容主要是“66条”的内容。监测的对象是我们国家15岁至66岁的常住人口,每年接收到的样本量约10万份。

李长宁主任介绍,2019年我们国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是19.17%。

传染病防治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

基本医疗素养和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

通过约10万份的问卷调查发现,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的一些特点:从城乡分布来看,城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要高于农村的健康素养水平。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差别不是很大。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和女性健康素养的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从年龄分布来看,25岁至34岁这个年龄组健康水平是最高的,65岁至69岁年龄组比较低。从文化程度来看,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如果从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三个维度来看,可以看到基本知识和理念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素养较低。

“从六类的健康问题来看,安全与急救的素养是最高的,已经超过50%。”李长宁主任分析,“这不难理解,经常看到报道上发生猝死,然后周围群众把他救了,而且效果很好。其实救人的不仅是医生,广大群众都可以救人。”

中西部地区是健康促进的重点

通过对2012年至2019年这几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近年健康素养水平是在逐步提升的,特别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来,提升幅度明显增加。城乡均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城乡的差距还是比较大。李长宁主任表示,东部地区健康素养水平持续高于中西部地区,所以中西部地区仍是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重点。

总括而言,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有以下特点:

◆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稳步提升态势,特别是近五年提升较大,但整体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提升较快,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的素养提升较慢。

◆慢性病防治素养、基本医疗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仍处于较低水平。

◆健康素养仍存在城乡、地区间的不平衡。

因此,李长宁主任认为,当前还有两项重要的任务:

一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让群众养成好的习惯保持下去。

二是在健康扶贫的工作基础上,加强脱贫摘帽地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升人民的健康素养。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