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华·港澳台青年影像计划”用镜头讲述“珠澳同城”故事
2020-11-24 11:4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展现“看中华”项目的魅力与实质影响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翔宇 通讯员 索金炜

日前,2020“看中华·港澳台青年影像计划”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来自内地高校的专家、媒体和志愿者,以及澳门城市大学的师生参与了活动。据悉,该研讨会既是对“看中华”第一期的总结探讨,同时也开启了第二期项目。

“看中华·港澳台青年影像计划”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影像传播研究中心的核心项目,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的指导下,将北师大北京校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举办的“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在珠海校区的延申。

为庆祝和纪念澳门回归20周年,2020“看中华·港澳台青年影像计划”的年度主题为“珠澳同城”,第一期项目于2019年12月开始拍摄,由来自澳门城市大学的澳门籍学生担任导演、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生担任制片人,共拍摄出《花婆》《源流》《青年同心》《妈祖》《珠澳穿梭生活》等5部反映内地发展变化、积极向上的影像作品,记录5部作品拍摄过程的活动纪录片《珠澳同城》同步拍摄完成。

研讨会上,中心执行主任李淮芝教授表示,希望“看中华·港澳台青年影像计划”能以影像传播为手段,助力港澳台青年对祖国的深入了解和文化认同,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三地青年搭建一个交流体验、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畅想未来的新平台。

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忠教授认为,“看中华”项目具有战略眼光和时代责任,有利于增强澳门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和爱国意识,对传播中华文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珠澳两地合作完成影视作品,会产生文化、观念的碰撞和融合,这正是其价值所在,是非常好的尝试。”

会上,与会人员一起观看了第一期项目纪录片《珠澳同城》。该片全景式展现了第一期项目从前期策划到主题选定、实际拍摄、后期制作的各个环节,聚焦澳门青年导演视角下,珠海和澳门多维度、多方面的紧密融合。通过详尽记录各个澳门导演的拍摄过程和活动感悟,展现“看中华”项目的魅力与实质影响。

在随后的主题发言和自由讨论环节,纪录片主创人员以及多名高校师生分享了自身的感受。西北大学艺术学院温雅副教授表示观看影片后感受到了澳门青年导演不同的视角和思考。“作为一名西北人,很少看到来自港澳地区的影像创作,我希望好的影片应该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开,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温雅认为,“看中华”项目是一个孵化平台,她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港澳台青年导演从这个项目中产生和成长。

中心副主任王磊博士对研讨会及第一期项目总结道,“看中华”旨在发掘和培养更多好的青年导演,更为广泛地传播中华文化,“‘看中华’的表面含义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中华文化,但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从‘看中华’到‘爱中华’,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据介绍,“看中华·港澳台青年影像计划”第二期已于近日开拍,选题包括珠海供澳蔬菜、珠澳航拍师、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澳门创业者、澳门志愿警察等。第二期由澳门科技大学的澳门籍学生担任导演,用镜头去讲述他们眼中“珠澳同城”的故事。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影像传播研究中心提供
责编 | 邵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