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实习生 吕桢华 通讯员 田明
在广东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新洪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两顶鸭舌帽纪念品,帽子上分别印着“7+n”和“7人+n”两个符号字样。
杨新洪向记者介绍,这两顶帽子恰恰代表了广东省统计局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端之际的两项重点工作:
一是以国家统计局赋予的7项改革创新任务为切入点,大力推动“7+n”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创新,着力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为数据需求者服务;二是扎实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以大数据等多种手段创新普查方式,让人口数据最大限度还原真实,从而为广东编制重大战略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信息。
“作为统计人,我们能用数字记录历史、监测过程,见证成就,与有荣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杨新洪表示,广东将加快构建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积极构建经济大省之统计强省。
“广东统计在创新方面的努力将上不封顶。”杨新洪表示,改革永无止境,广东省统计局将全面落实五中全会精神,致力于为全国统计系统提供更多广东方案和广东启示。
“我们现在就站在两个五年和两个百年的时间交汇点上,这打开了我们的时间视野,一方面,我们要收好官,把各方面理顺,为开启新的五年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身处百年变局之中,我们要明确目标,要有担当去应对挑战和调整。”杨新洪表示。
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统计数据是衡量和反映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也是各级政府判断形势、做出决策的基础。
从数据上看,“十三五”期间,广东经济总量率先突破了10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0万元,创新驱动发展,动能加快转换。“要落实‘十四五’的各项经济指标,广东还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杨新洪建议。
“我们不能让数据躺在数据库里,要尽可能地打开,为社会和公众服务,大至国家战略规划的参考,小至个人投资理财的依据,真正实现我们为数据需求者服务的初心。”杨新洪强调。
【实践】
大数据、互联网助力“大国点名”
探索使用智能手机采集数据
常住人口数据实时变化、常住人口年龄分布金字塔、全省各地人口地图、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在广东省统计局一楼的人口普查办公室里,一个数据滚动的LED大屏,直观、快速地反映全省和各地人口普查工作阶段性工作情况,“挂图作战”方便对表对标,也有利于形成倒逼机制,及时推进普查各阶段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已经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今年是第七次,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新洪告诉记者,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全面查清广东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的最新情况,将为科学制定广东“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与十年前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此次“七人普”在数据采集方式等方面有哪些创新?杨新洪表示,广东强化部门交流协作和数据共建共享,积极推动对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运用,提高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
其中,为提高普查数据质量,“七人普”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探索使用智能手机采集数据;“七人普”不仅登记本户的现住人口,还同时登记不在本户居住的本户户籍人口,对流动人口在户籍地和居住地都要登记;普查表中将首次增加公民身份证号码项目,提高普查数据采集处理效能和数据质量。
据介绍,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启动之前,省统计局主动申请并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港澳台和外籍人员普查登记国家级专项试点,在普查登记工作流程、普查表指标设置、数据采集程序等方面梳理出19个主要问题,提出19项建议,为完善人口普查港澳台和外籍人员普查登记方案提供实战案例参考。
“我们将坚持实时挂图督战,以‘战时’状态,协同联动,推动每一件工作、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环节落地见效,确保普查各项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杨新洪指出。
目前,广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工作顺利推进。11月1日,广东60万名人口普查员开始正式上门入户登记。11月15日,短表登记工作顺利完成。11月16日,普查工作进入复查比对和长表入户登记阶段。
【对话】
谈亮点:
GDP总量率先突破10万亿
产业结构优化对外贸易走强
羊城晚报:从广东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十三五”期间广东成就和亮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新洪:“十三五”期间,广东经济数据亮点纷呈。其中,经济平稳健康发展,GDP总量率先突破10万亿元,2016年-2019年平均增长7.0%;2019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4172元,2016年-2019年平均增长5.4%。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内部结构趋于协调。2019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0:40.5:55.5,服务业比重比2016年提高3.0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广东发展动力加快转换。其中,2019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3%;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54.9%和31.5%。
在对外开放方面,广东同样可圈可点。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2019年,广东进出口总额71484.39亿元,2016年-2019年均增长3.0%;外贸结构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达49.0%;高水平推进广东自贸区建设,2019年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8项改革创新经验;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大湾区建设。
同时,广东加快统筹区域发展,“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2017年出台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和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方案,全省区域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
羊城晚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您觉得广东可以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杨新洪:广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解决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是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通过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四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推动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协调发展;
五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
谈信心:
规上工业订单稳步恢复
广东企业家信心指数提升
羊城晚报:2019年广东成为GDP率先突破10万亿的省份,今年前三季度已完成GDP达7.8万亿元。广东经济恢复态势明显,但也面临疫情和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的双重因素,您怎么看待广东接下来的经济走势?
杨新洪:前三季度,广东经济稳步恢复向好。从有利条件看,国内经济持续稳步恢复为广东经济的进一步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9%,可能成为今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同时,企业市场信心增强,广东省统计局创新开展的百名景气企业家信心调查显示,第三季度即期信心指数达139.4%,比第二季度提高13.4个百分点,预期信心指数138.6%,高于信心指数临界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景气指数121.1%,比第二季度提高13.5个百分点,处于相对景气区间;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1%,比1月-8月提高0.6个百分点,位于景气扩张区间。
此外,供给回升、投资加快、消费恢复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在逐步增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及订单稳步恢复。
百名景气企业家信心调查显示,生产指数及新订单指数均比上半年有所增加;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268.95亿元,下降2.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1个百分点。
我们预计,随着疫情造成的海外订单回流、小家电需求走高等,第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将持续好转,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有望持续恢复至正增长区间。
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加快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两新一重”投资将带动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随着对疫情的有效控制,旅游、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逐步好转,叠加前期出台的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以及就业稳定、居民收入增加等因素提升了消费能力,消费稳步恢复向好的基础仍在,第四季度“双十一”等消费节点也进一步提升消费需求。
综上,预计全年广东经济将在前三季度基础上进一步恢复向好,延续当前持续恢复态势。我们预测,只要第四季度广东GDP实现2%的增长率,那么广东经济总量可以在10万亿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十四五”开局奠定一个良好的起点。
谈创新:
完善地区生产总值核算体系
创新开展百名企业家信心调查
羊城晚报:“十三五”期间广东省统计局有哪些工作亮点?
杨新洪:广东省统计局这五年来的工作,围绕的主题就是“创新”二字。我们通过加强统计改革创新,夯实统计数据质量,高质量推进和完成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及各项常规调查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着力建设经济大省之统计强省。
可以说,这五年来,广东有不少统计工作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为全国提供了不少广东统计改革创新方案。
举例来说,自2014年起,我们率先在深圳探索将研发(R&D)支出纳入到GDP核算体系,这既能较好反映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又对推动全社会重视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2017年起,R&D支出纳入到GDP核算在全国得到了推广,也正是在此期间,广东的GDP总量跃升到10万亿元台阶,核算方法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加强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018年,省统计局在全国首创分性别统计制度,出台《广东省分性别统计制度》,内容和范围涵盖社会对性别平等关注度较高的9大领域,反映男女分性别在婚姻、就业、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管理、参政议政、权益维护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此外,广东省还进行了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智能普查、“杜甫指数”测算、建筑业企业研发统计会计辅助记账标准试点、服务消费试算、知识产权产品投资统计试点、百名景气企业家信心调查监测等一系列统计改革创新。
羊城晚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广东省统计局在“十四五”期间,如何构建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
杨新洪:对于广东统计系统而言,要持续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对于统计人来说,数据的真实性就是一把“金钥匙”,我们要持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在“7+n”基础上推动统计方法制度创新,完善现代统计调查体系。
近年来,大数据等各种新手段不断涌现。我们也要创新数据服务方式,着力为数据需求者服务,为党政及社会各界提供高质量统计服务。
尤其是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更高起点上推进统计改革创新,在数字经济、大数据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统计等方面大胆探索,在统计改革创新和构建经济大省之统计强省中创造更大成绩,为全国统计改革发展贡献广东力量。
具体来说,接下来广东要重点开展的创新试点主要有:
一是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研究数据要素的估价机制及其经济价值,将数据要素统计纳入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完善地区生产总值核算体系;
二是开展数字经济统计监测试点,探索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方法,开展广东数字经济发展态势、体量规模、带动效应、质量效益等关键因素的统计分析;
三是开展“智慧统计”大数据应用试点,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广东智慧统计”,对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行精准研判、科学管理和全息展现;
四是开展区块链技术统计应用试点,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统计工作全流程,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人口统计信息数据库和统计采集处理工作监管机制;
五是建立完善主要专业统计台账试点,扩大企业台账试点范围,提升台账工作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夯实企业和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减轻调查对象工作负担,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六是开展第三方网络支付消费数据研究试点,加强对第三方网络支付已有数据研究,改革传统消费统计方式,加强对消费数据监测,完善现有消费统计方式方法;
七是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统计联合手册试点,加强粤港澳统计交流合作,联合粤港澳三地统计部门及有关部门,基于粤港澳主要统计数据,编印《粤港澳大湾区统计联合手册》。
特别值得介绍的是,在疫情的冲击下,作为“双区”驱动的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景气监测尤应先行。
今年以来,我们推出了一项领先全国的重大统计改革创新——百名景气企业家信心调查,从全省1300万市场主体的400万法人企业中遴选出百名企业家进行信心调查。
与常见的先行指数不同,这次创新的特别之处在于由企业家本人面对面来回答问题,汇编成即期信心指数、预期信心指数、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等多项数据。
这项工作对于预测广东经济发展趋势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我们在“十四五”期间会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