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城⑦|优美城市环境成为广州新竞争力
2020-11-16 16:26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今年1-8月,广州市PM2.5浓度值仅为20微克/立方米,并且全面稳定消除劣Ⅴ类水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秋明

天更蓝,水更清,花开满城,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环境已日益成为广州城市新的竞争力,成为市民的新感受。今年1-8月,广州市PM2.5浓度值仅为20微克/立方米,并且全面稳定消除劣Ⅴ类水质。

花城广州,天蓝水清 

近年来,广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方面和全过程,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并且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过程中,探索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广州特色、广州经验。

PM2.5值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低

2019年,广州市PM2.5年均浓度值为30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稳定达标,今年1-8月,PM2.5年均浓度再创新低,达到20微克/立方米,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低。

2019年,广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3天,占比80.3%。其中,优天数为93天,二级良天数为200天。2019年,广州市PM2.5仅超标3天,较2018年减少16天,较2013年减少76天,这也意味着,广州已连续两年消除大气重度污染及严重污染。

作为治水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国考鸦岗断面水质2019年实现跨越式好转,从2018年的劣V类提升至IV类,达到国家和省考核要求,主要污染指标氨氮浓度同比下降68.9%、溶解氧浓度同比上升71.1%。

黄埔成为广州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湿地、公园、树林、绿道、亲水平台,花城广州,如今处处是美景。率先开展城市绿道建设的广州,迄今已经建成超过3500公里的绿道,串联起数百个景点,形成数十条精品绿道旅游线路。

广州的海珠湿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门河碧道成为水利部“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的典范;目前,广州治水案例正在参评“第十二届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2018年下半年以来,广州全力推进18座污水处理厂建设,目前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7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96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66万吨/日,跃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剩余1座花都区大陵净水厂正在推进主体工程施工,今年12月完工投入试运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日。

2018年以来,广州新建污水管网12437公里,是“十二五”期间的9.6倍。第一批、第二批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已完工,第三批城中村截污纳管项目正在施工收尾阶段,第四批城中村截污纳管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至今年7月,全市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累计完成污水管建设8123公里。

今年10月,黄埔区成为广州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广州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缩影。自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来,黄埔区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工业经济稳中提质,科技创新能力、营商环境指数、上市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授权量、财税总收入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开发区第一。

大气:规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耗减量75万吨

花城美景的背后,是近年来,广州市扎实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项重点工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结果。

2017年,广州市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及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PM2.5达标的城市,也是珠三角PM2.5浓度唯一同比下降的城市,全面完成了国家“大气十条”空气质量改善终期考核目标任务。

截至目前,广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全部达到考核要求。除PM2.5浓度再创新低外,二氧化氮同比下降7微克/立方米;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年均浓度也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广州坚决落实蓝天保卫战工作方案,坚持“减煤、控车、降尘、少油烟”的工作思路。印发实施广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作战方案、二氧化氮和臭氧污染治理、夏秋季百日行动攻坚方案等。

在持续做好煤炭消耗减量方面,今年以来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耗同比减量约75万吨。同时,广州推进移动源污染控制,推进营运柴油货车用车大户达标监管。

对于挥发性有机物的整治,广州实施销号式综合整治,建立任务清单,健全三级责任人制度,强化培训,对企业逐个帮扶,开展交叉执法检查,完成360家挥发性有机物重点监管企业销号式整治。有针对性地开展走航监测,实施精确管控。

水环境:
黑臭河涌全部消除黑臭

在水环境方面,广州的重点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达标基础进一步夯实。今年1-8月,包括鸦岗断面在内的全市9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部阶段性达到考核要求,全面稳定消除劣Ⅴ类;147条列入国家监管平台的黑臭河涌全部消除黑臭;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稳定保持100%。

广州市近两年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治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20年,广州市推进实施《广州市广佛跨界河流污染整治强化攻坚方案》等系列治水方案计划,持续加大广佛跨界河流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力度。

广州市加强对广佛流域内污染源的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开展相关专项执法行动。对重点整治河涌每月开展不少于一次的精细化监测,每月定期发布包括广佛跨界16条河涌在内的50条(53段)重点整治河涌水质监测信息。加强与佛山市开展水污染联防联治工作,推动跨界河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土壤:
率先以“净土开发”取代“净土出让”

在土壤治理方面,广州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优化服务系列措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范围精细化。创新推出土壤污染修复方案备案程序指南,致力减少备案过程中的行政干预,给予企业充分自主选择权。

广州实施《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技术指引》,加快农用地再开发利用进程,极大满足了城市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广州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在全国率先以“净土开发”取代“净土出让”,在服务城市建设上迈出了一大步。

截至2020年8月,全市已开展273个地块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工作,并督促污染地块开展后续风险评估、治理修复等工作。

制度设计:
形成统一监管工作格局

广州不断创新相关环境政策。

2016年6月,广州制定印发的《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环境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全国首个市级层面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的关于环境监督工作的党内规范性文件。

《意见》紧扣绿色发展大局,聚焦改善环境质量核心任务,突出体现了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的管理理念,体现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管理思路,涵盖了环境监督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对于深化环境监督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2020年出台的《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及配套责任清单,构建起具有广州特色的“1+1+N”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大环保工作格局得到巩固和完善。

广州市还是全国首批环境总规试点编制城市,也是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率先开展“多规合一”工作的城市,全面实施的《广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2014-2030年)》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大气、水、生态等环境空间管控区,通过纳入“多规合一”,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更深入参与城乡规划、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项目策划的决策部署,在源头准入、空间管控、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