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陈鋆
11月13日上午,2020CCO(中国肿瘤学大会)科普大会正式开启!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白希部长,广东省卫健委周紫霄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教授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书记武少新书记等出席了活动。
当天,2020年中国肿瘤学大会“同一天一起行”健步走活动也在广州举行,来自广东省和全国各地的癌症康复者代表300余名健步珠江畔,他们有力的步伐和一张张生机勃勃的脸庞,诉说着癌症不是“绝症”,科学抗癌可以走出“绝处”,再“逢生”。
樊代明院士:开展肿瘤科普,防癌关口前移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抗癌协会一向重视肿瘤科普工作,致力于不断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把肿瘤防治的关口前移,传播以预防为主的肿瘤防治理念,普及肿瘤防治的科学知识,鼓励广大民众建立正确的肿瘤认知观念。
今年的CCO科普工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既有知名专家和团队的网上科普视频,也有线下的万人科普进基层巡回科普义诊,取得了扎实的成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肿瘤防治科普的热潮,已经成为了本次CCO大会一个耀眼的亮点。
徐瑞华:肿瘤科普进基层,辐射全国惠百姓
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院长在致辞中,对本次CCO大会的科普工作做了小结:10月16日在2020CCO万人科普下基层启动仪式之后,拉开了为期一个月、覆盖全国的肿瘤科普宣传工作。据统计,全国参与本次CCO万人科普工作的医护人员、康复者代表超过600余名,线下科普活动在26个省、区、市的基层医院、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累计举行了100余场,直接覆盖影响的群众超过100余万。
此外,大会还组织录制了全病种、多维度的肿瘤科普视频和网课,通过权威媒体和多种媒介,尤其是充分利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进行全方位、裂变式的传播,比传统手段显著提升宣传的速度和广度,极大地提高肿瘤科普的效果和影响力。
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地普及了肿瘤防治知识,增强了群众防癌抗癌的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全社会对于肿瘤防治工作的关注,显著扩大了本次万人科普进基层活动的影响,也为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和科普大会的成功举办,做了一次成功的预热。
跨界对话,多元阐释整合赋予逢生力量
本次的CCO科普大会,以“绝处逢生”为主题,突破既往常规模式,创新性地采用TED演讲模式,邀请了四位嘉宾,分别从人文、科技、患者、医者四个方面,展开一场关于肿瘤的多元深度对话。
著名导演秦博讲述了自己在拍摄《人间世》的过程中,作为“第三方”纪录者,如何见证了“绝处”中医患双方面临癌症带来的生死考验,所呈现的不同心态和反应,通过思考生命的意义,赋予“逢生”新的内涵。
癌症康复者代表李云玲女士讲述了自己积极面对疾病,战而胜之的经验;传递了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突显自尊自强对于走出“绝处”,再次“逢生”的意义。
华大基因CEO尹烨博士在演讲中强调了肿瘤科普的重点在于让大家知道,肿瘤虽然不可完全避免,但是可以通过早筛早诊,获得更好的效果。而现代科技与医学的整合,也能够为肿瘤的防治提供更多更好的有力手段。
樊代明院士从医学专家角度,做了以“人体自然力与医学干预”为主题的精彩演讲。樊院士旁征博引,介绍了人体的七大自然力,即自主生存力、自相耦合力、自发修复力、自由代谢力、自控平衡力、自我保护力、精神统控力,这七大自然力组合到一起,才能实现人体的健康。
哪一个方面出了问题,其他方面就会来平衡,平衡不了就要生病,就可能长肿瘤。而医学就是要呵护人体的自然力,各种医学的干预手段包括手术、药物等,都需要呵护人体的自然力。肿瘤的防治也是一样,同样需要重视人体自然力、激发人体自然力、整合人体自然力,这是未来肿瘤研究非常重要的方向。(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中国抗癌协会提供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