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广东技工青年与“地铁守护者”相遇,他们聊了什么?
2020-11-13 20:4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午夜时分,当地铁最后一班列车入库,“地铁守护者”就要开始工作了……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通讯员 粤仁宣 

每天早上6时到晚上近12时,777万人次在此穿梭,客流强度全国第一的广州地铁,早已成为广州街坊出行必选的交通工具之一。

在庞大的客流量背后,广州地铁的检修工人又是怎样保障每一位乘客的安全出行? 11月13日,广东省人社厅组织的“点亮技能之光”系列活动带领技能青年团,走进广州地铁西塱车辆段。

他们与广州地铁检测设备首席维修专家张重阳面对面交流,聆听这位“地铁守护者”如何17年如一日地将地铁检修工作做到极致,为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门外汉”成为首席专家

2003年,张重阳作为一名从化工转到轨道交通行业的“门外汉”,开始从事机电设备检修。在17年的时间里,他付出了比科班出身的同事更多的努力,创新了多个维修技术先例,填补了行业空白。 

从高级工到技师、首席维修专家,再到广东省、广州市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张重阳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他书写了地铁维修工匠的传奇。

目前,张重阳担任广州地铁技师协会和劳模工作室的技术带头人,至今累计完成技术攻关79项、工装开发124项、测试台27项,获“国家实用型专利”7项。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广东省劳动模范”“南粤工匠”等荣誉。

说起自己的维修经历,张重阳说,午夜时分,灯光斜疏,人群散去,当广州地铁最后一班列车入库,自己和同事们就要开始工作了。

网轨检测车、钢轨探伤车、钢轨打磨车,都是他最宝贝的“爱车”,狭长密闭的隧道就是他最常走的“车道”。检测轨道和接触网几何参数、钢轨内部伤损、打磨钢轨表面病害等工作,都必须赶在凌晨4时前完成。 

正是有了张重阳和其他地铁检修人员这样的“守护者”,才能保障地铁白天运营的安全和舒适。

“一线技能工作带来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张师傅,您是怎么成为技术达人的?”对于技能青年的提问,张重阳表示:“我这人就是‘爱折腾’。弄懂了一个问题、突破了一个技术,我都特别激动,非得围着运营库跑上几圈不可。”

张重阳坚信,学习永无止境。事实上,张重阳纯熟的技术来自于背后的不懈努力。自动化仪表专业出身的张重阳起初在化工厂工作,原本以为仪表工作原理是相通的,来到广州地铁后才发现,地铁检修中接触到的各类仪器仪表与过去见过的完全不同。

于是,他钻研各类专业书籍,先后自学了微机原理、电子、电气等专业技术知识。

在地铁检修中,钢轨打磨车技术自动化程度高,门槛也高,而且当时打磨车的使用手册和设备标注全是英文。为了能与外国专家顺畅沟通,张重阳坚持在每天下班后学习英语。

用了两年时间,张重阳把打磨车技术摸透,并牵头设计制作了“钢轨打磨车电动冲洗道床装置”,从此钢轨打磨车上都带有他与同事设计制作的电动冲洗道床装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地铁线网的不断扩大,他不仅会操作、维护、修理设备,还懂线路测量、电子技术,会外语,成为维修攻关、工装研发的多面手,解决了运营设备大量技术难题。

在大师工作室内,张重阳反复告诉学生们,现在国家大力提倡技能成才,希望学生们能在学校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学习技能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不仅要学还要多动手。手上有绝活,一样可以立足社会,得到认可。” 

他坦言,一线技能工作带给他无与伦比的成就感,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便不觉得苦和累。他勉励技能青年,要心无旁骛做好每一件事,不断钻研学好技能,定能收获人生的辉煌。

对话广州地铁首席技师张重阳

羊城晚报:从事技能工作带给您什么?技能人才在企业靠什么立足?青年技工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如何理解工匠精神?

张重阳:从事技能工作让我感到充实,有活干,不会无聊。我不是坐办公室的料,看久了电脑眼花、腰痛,现场面对设备才踏实。工作让我有工资收入,能养家糊口,无后顾之忧。 

技能人才在企业靠手上功夫立足。工作中坚持学习,多动脑多动手,想到了就马上去做(just do it),掌握的技能让领导放心、让同事信赖,那就可以立足了。

青年技工的发展方向我觉得主要还是要把个人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每天的工作就开心快乐了。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工作为乐,那就幸福了。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