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再有重磅考古发现!广州黄埔沙岭遗址发现先秦时期越人墓地
2020-11-13 17:29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史前至西汉南越国时期考古遗址的发现,为人们进一步梳理早期岭南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更详实、更充分的考古资料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穗文考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吴科锋

广州又发现先秦时期越人墓地!这回在中新广州知识城范围内。

11月13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近日该院对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沙岭遗址东区进行发掘,清理出如下成果: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墓葬1座、灰坑41处、柱洞86处;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墓葬37座、沟3条;宋代墓葬1座、沟2条;明清时期墓葬15座,出土文物近百件。

距今4000年前后有先民居住

沙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九龙镇汤村南部,地处广州中新知识城范围,为一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的椭圆形低矮小山岗,海拔高程45.6米。

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在小山岗上,墓穴大致顺山势排列,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现场考古人员还在进行最后几座墓穴的清理。

墓穴大致顺山势排列,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本次考古项目负责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张强禄介绍,该院于2015年8-9月对项目全线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确认沙岭有先秦墓葬和明清窑址等遗迹。

2017年8-12月,该院对工程范围内的沙岭遗址西区展开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28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墓葬1座,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越人墓葬67座,出土文物100余件套。

2020年8-9月,配合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建设,该院又对项目用地涉及到的沙岭遗址东区进行调查勘探,确认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和先秦越人墓葬分布。

2020年9月底-11月中旬,该院对沙岭遗址东区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墓葬1座,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墓葬37座,宋代墓葬1座,明清时期墓葬15座,出土文物近百件。至此,沙岭遗址的发掘基本完成。

考古专家推测,沙岭遗址新石器晚期至早商遗存以灰坑、柱洞等生活类遗迹为主,可能存在有干栏式建筑,说明距今4000年前后这里就有先民居住生活。

可能与墓地排水及茔域划分有关的弧形沟,说明当时整个墓地存在统一管理

两次共计发掘古墓葬100多座

“前后两次考古发掘,共计发现了100多座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墓葬,是沙岭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张强禄告诉记者,这些墓葬相互之间基本没有叠压打破关系,同时清理出可能与墓地排水及茔域划分有关的弧形沟,都说明当时墓葬地表应有标识,且整个墓地存在统一管理。

这些墓葬的墓口形状以圆角长方形或椭圆形居多,墓壁多弧收,常见有不甚规整的生土二层台,墓内人骨、葬具等均不见保留。

约1/3的墓葬未见随葬品,且其中不乏规模相对较大的墓葬;有随葬品的数量也不多,少则一件,多则五六件,有印纹硬陶、原始瓷、铜、玉石器等。原始瓷豆是最常见的随葬品,有不少是用残器随葬,当属“碎物葬”习俗的反映。

部分出土随葬品

在考古现场,记者看到了部分出土随葬品,包括陶豆、石斧、纺轮、青铜斧、残陶片等。

该考古项目现场负责人王慧介绍,本次考古出土的有陶器、瓷器、石器、青铜器等器物种类。其中一件柳叶形的青铜器刮刀较为特别。据推测,广东产竹,该刮刀是用来加工竹子,或者修理不平整的竹器。

这是一处完整的岭南越人墓地

考古人员介绍,经过2017年和2020年两次对沙岭遗址的考古发掘,全面揭露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一处完整岭南越人墓地,为研究广州地区先秦时期南越族群的文化面貌、丧葬习俗、社会结构、历史发展进程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从出土原始瓷和印纹陶器来看,沙岭墓地与增城浮扶岭、萝岗来峰岗、九佛榄园岭等墓地的文化面貌相同,年代在西周至春秋时期。

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东西向排列,墓坑较深,多数有生土二层台,随葬品以原始瓷豆和方格纹硬陶罐为主等都是它们共同的特征。墓口普遍存在灰土状堆积,而且几乎都是呈坑状打破墓室原坑填土,器型较大的夔纹硬陶罐残片都出土于灰土堆积中,很有可能是在下葬后不久举行过专门的祭拜仪式。

如何判断这些墓葬为越人墓?张强禄介绍,越人墓有三个特征。

首先,从墓葬地点选择以及墓地分布来看,越人墓一般选择低矮的丘陵,顺山体的走势进行东西向的排列;再从墓葬的规模来看,越人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普遍带有生土二层台;从随葬器物来看,越人墓以原始瓷器和几何印纹陶器为主要随葬品。

越人墓以原始瓷器和几何印纹陶器为主要随葬品

重构广州早期历史提供重要实物材料

“近年来的考古挖掘显示,博罗横岭山墓地为最高级的代表,增城浮扶岭墓地为第二等级的代表,而沙岭墓地属于第三等级的代表。”

张强禄介绍,与增城浮扶岭墓地稍有不同的是,沙岭墓地墓葬分布相对疏朗,墓坑相对较宽,深度也不及浮扶岭墓地深。这与榄园岭、来峰岗等墓地相同,呈现出非中心聚落的等级特征。

近十年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黄埔区特别是中新广州知识城范围开展了大量考古工作。一批史前至西汉南越国时期考古遗址的发现,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中新广州知识城蕴藏的地下文物资源的认识,对重构广州东北区域的早期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材料;另一方面也为人们进一步梳理早期岭南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更详实、更充分的考古资料。

器型较大的夔纹硬陶罐残片都出土于灰土堆积中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